毛澤東寫給昔日同窗鄒介圭的一封親筆信,被檔案館“借閱”后再未歸還。30多年來,鄒家人一直在追討—— 領袖私信,是私人收藏還是館藏文物 
鄒娟娟展示毛主席寫給父親的親筆信(復印件)。信封上寫著其父鄒介圭的名字。   毛主席寫給鄒介圭的信(復印件)。在兩頁紙的左下角,均蓋有“湖南省檔案館復制”的印章。 “這封信是毛主席寫給我父親的私信,我們全家非常珍視!弊蛉,毛澤東主席同窗好友、新化人鄒介圭的女兒鄒娟娟表示,38年來,她和家人一直在努力追索這封信。原來,1949年12月,鄒介圭給毛主席寫信,直陳建國之初地方弊政。毛主席收到信后,及時采取措施糾正了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并親筆給鄒介圭回信。鄒介圭感念偉人的情懷,將毛主席的回信當成傳家寶珍藏。然而,1977年,當時的新化縣檔案館派人將信“借閱”后,再也沒有歸還,鄒家只拿回了一份復印件。 鄒娟娟調查發現,當年“借”出去的這封信,最后一次“露面”是在湖南省檔案館。為此,她多次來到湖南省檔案館,要求歸還信件。但該館相關人員表示,偉人的信應該由國家保管,目前這封信已上交中央相關部門。這起涉及領袖物件收藏權的歸屬問題,由于在全國尚無先例,已引起文史和法律界的關注。 同窗 常和毛澤東上岳麓山讀書 鄒娟娟今年70歲,是岳陽七中退休教師。多年來,為追索這封信,她一直奔波于新化、岳陽、長沙三地!案赣H籍貫新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和毛主席是同班同學!编u娟娟回憶,父親鄒介圭,字敏樹,不僅是毛澤東的同窗好友,還曾是戰友。鄒介圭參加過紅軍,但長征之后因各種原因而脫離革命,隱居在長沙當起中學教師。 在鄒介圭未出版的回憶錄中,鄒娟娟感受到了父輩珍貴的同窗情誼。鄒介圭在回憶錄中寫道,毛澤東當年最愛運動和讀書,夏天大家一起爬完岳麓山后,常坐在愛晚亭下讀書。有時候讀書忘了時間,他們就夜宿岳麓山,碰到蚊蟲叮咬,就把報紙蓋在身上!盀榱丝简炞约旱亩,毛澤東經常約我父親到鬧市看書!编u娟娟說。 通信 仗義反映情況獲主席回信 解放之初,由于新化當地政府向百姓征糧、征稻草行為過激,引發民眾抱怨。1949年12月12日,生性耿直的鄒介圭與當年的幾位同學聯名,由他執筆,給老同學毛澤東寫了一封“告狀信”,反映了這件事。毛主席閱信后,立即召開相關會議,糾正了地方政府的錯誤,還親自執筆給鄒介圭寫了一封回信。 鄒娟娟記得,父親接到毛主席回信后興奮得直呼:“毛主席日理萬機,及時糾正偏差還親自回信,是真正的好領袖! 鄒娟娟向記者展示了主席回信的復印件,信的全文如下:“孝逵、壯湘、謝華、敏樹、廣藩、德藩諸位學兄:去年十二月十二日來信收到,深為感謝,遲覆為歉。所述征糧工作中的缺陷,三月政務院指示已有所糾正,不知執行情形如何,諸兄如有所見,尚祈隨時示知。此覆,敬頌。敬禮!毛澤東,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九日”。記者注意到,兩頁信紙和信封復印件的左下角,均蓋有“湖南省檔案館復制”的印章。 從復印件看得出,該信為掛號信,信封上貼有八枚郵票,并寫有“湖南新化縣正街三十二號鄒介圭先生 毛寄”字樣。 失信 縣檔案館派人“借閱”后未還 “毛主席回信的事很快傳遍了當地!被貞浲,鄒娟娟的妹妹鄒青青記憶猶新。她說,母親李淑荷把這封珍貴的毛主席親筆回信放入鏡框,并進行了裝裱,掛在客廳展出!懊刻於加腥藖韰⒂^,很快大家都知道我家有這個‘寶貝’了!备赣H1960年去世時,曾叮囑家人保管好這封信。后來到了“文革”期間,這封信被鎖進木箱中,輕易不再示人。 1977年,鄒青青是新化縣百貨公司工農兵商店的營業員!肮绢I導肖善定帶了一個叫鄒定保的人去我家借信!编u青青說,肖善定當時稱自己是縣委機關派來的,想把信借給辦公室的人看。在肖善定擔保下,李淑荷將信連同信封一起給了鄒定保。 既然是借,是否留有借條?鄒青青回憶,母親當時拿出一張三指寬的小紙片,讓鄒定保草草寫了一張借條。遺憾的是,借條因年久破損,已經遺失。她告訴記者,沒想到的是,“借信”成了一借不還。 追信 家人追討30余年至今無果 鄒青青說,家人從1981年開始就要求肖善定還信。肖善定則表示,時任新化縣檔案館館長余桂生感謝他們的收藏,不過信已經由省檔案館交給北京有關部門了,只能給她們一份復印件。 昨日,鄒娟娟向記者出示了肖善定的證明材料:“大約在一九七七年四至五月,新化檔案館鄒定保同志找到我,要我陪同他。我們找到了鄒介圭同志的二女兒鄒青青,向她借毛主席五零年寫給鄒介圭同志的私信,當時寫了借條!彪S后,記者電話聯系上了肖善定!拔2011年確實寫了證明!彼f,1977年他是新化縣百貨公司辦公室主任,帶著鄒定保到了鄒青青家,“那時候的人很單純,誰曉得借走了就要不回來了! 鄒娟娟告訴記者,2011年,湖南省檔案館在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本館近期在清理文件時發現毛主席親筆家信一封。信封為白色,長21厘米,寬10厘米……”她驚喜地發現,文章中提及的這封信竟是她家此前收藏的信件。此后,她帶著信的復印件及肖善定的證明等資料,來到湖南省檔案館,要求歸還信件。工作人員卻告訴她:“偉人的信應該由國家保管! “我父親是普通人,信是毛主席寫給我父親的,信封上寫著我家的住址,收信人是我父親,所以這是屬于我父親的私人信件!编u娟娟表示,她希望在確認信件歸屬的前提下,再與省檔案館協商。 爭議 偉人物件收藏權歸公還是歸私? 一封與共和國同齡的領袖私信,一段歷時30余年的追討之路,引發了爭議:領袖物件收藏權,究竟歸屬私人還是國家?湖南環海律師事務所顏忠軍律師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六條:屬于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紀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傳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這封信我們沒有收藏。所有毛主席的物件都要交給中央有關部門,我們無權處理!焙鲜n案局辦公室一位陳姓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鄒娟娟曾多次來該局交涉,已給她明確答復,這封信已上交。省檔案館2011年確實曾在網上發布信息,該信屬當時遺漏了的文件。這位負責人表示,他非常理解鄒家人的心情,但是,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領袖物件均要上交。市民如果要查看領袖信件的原件,必須辦手續,通過中央文獻研究室批準。 “毛主席手跡是可移動文物,個人、公家收藏都是一樣的!焙鲜∥氖佛^館員、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梁小進說,目前國家并沒有明確規定,個人持有的領袖物件需上交或捐獻給國家。他建議,不管是何種類別的可移動文物,應該允許民間收藏,包括領袖物件也可收藏。文物部門如需收藏,過去一般是上門做工作,或由個人自覺捐獻、上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