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年來,湖南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受鼓舞,砥礪前行,文藝創作呈現“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文藝春風遍三湘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 龍文泱 10月15日晚,“唱響70年·我喜愛的湖南金曲”專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這場特別的音樂會帶領觀眾重溫《瀏陽河》《挑擔茶葉上北京》《小背簍》等一大批有著濃郁湖湘韻味的歌曲,暢享70年湖湘變遷之美。 這場經典薈萃的音樂會,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湖南文藝創作根繁葉茂、碩果搖枝的喜人景象。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年來,湖南廣大文藝工作者從講話精神中汲取巨大力量,以更昂揚的精神、更扎實的作風、更勤勉的工作,投身文藝實踐,不斷推陳出新,努力推動湖南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三湘文苑百花競放,精品迭出。 努力汲取文藝創作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近5年來,湖南的文藝工作者們聚焦現實生活,以人民為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創作了一大批現實題材文藝精品。 今年8月,我省有圖書《鄉村國是》、電影《十八洞村》、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那座城這家人》共4部作品獲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縱觀這幾件獲獎作品,它們的根基無不深植于“人民”這片沃土中。圖書《鄉村國是》用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故事,展現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呈現扶貧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既真實、全面、生動地描述了我國扶貧工作取得的偉大功績,也充滿著深入的思考、深切的關懷;電影《十八洞村》以寫意的鏡頭,在任意點染中書寫出一部精準扶貧的心靈史詩;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第一次全面展現劉少奇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既展現他作為共產黨人的崇高品德和風范,也第一次深情呈現了其為夫為父的至性至情;電視劇《那座城這家人》以經歷大地震重創的城市唐山為背景,講述了兩個家庭、三代人的悲歡離合。 10月17日,由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創排的新編花鼓戲《洄水灣》正在緊張排練。該劇取材于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湖南常德農民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的先進事跡,試圖展現一群從事傳統農耕的普通勞動者“在守望中求改變,在改變中有堅守”的心路歷程。 在文學領域,長篇小說《幸福街》、兒童文學《蒲公英嫁女兒》《一千朵跳躍的花蕾》、報告文學《逐夢——湘西扶貧紀事》等一批文學作品在國內產生重大影響;在影視領域,電影《半床棉被》、電視劇《偉大的轉折》《最好的時代》等,或正在組織創作或在熱播,《偉大的轉折》《最好的時代》《隱秘而偉大》《奔騰年代》等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在戲劇領域,先后創作出湘劇《月亮粑粑》、花鼓戲《我叫馬翠花》《桃花煙雨》《齊白石》《耀邦回鄉》、京劇《辛追》、舞劇《桃花源記》、音樂劇《袁隆平》、巴陵戲《遠在江湖》、雜技情景劇《芙蓉國里》、昆曲《湘妃夢》、漢劇《孟姜女》等86臺優秀劇目。 以廣大勞動群眾作為根基,反映他們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不斷推出,湖南的文藝創作生機勃勃。 文化活動激蕩起百姓心中無限漣漪 10月11日,由省文聯牽頭組織創作的大型原創組歌交響音樂會《天職》,以“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形式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舉行首演,F場,14首或婉約或激昂的曲目,為觀眾講述了新時代大學生投筆從戎、擔當“天職”的壯志豪情。無獨有偶,10月15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主辦的“雅韻三湘·藝進校園”活動也走進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來自省湘劇院的藝術家們傾情演繹了大型現代湘劇高腔《月亮粑粑》,近千名師生現場感受了傳統戲曲形式與現代題材有機融合所帶來的視聽盛宴。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币匀嗣駷橹,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5年來,我省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把公共文化活動送到群眾身邊。 以“歡樂瀟湘”全省群眾文藝匯演活動為例,作為湖南近年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今年是這個活動成功舉辦的第7年;顒硬扇∽陨隙掳l動、自下而上競賽的方式,以百姓為主角、請“草根”當明星,為普通群眾和基層文藝工作者搭建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廣闊舞臺,把一場場精彩的“文藝大餐”送到老百姓家門口,成為湖南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生活品質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6年至2019年,湖南省文聯大力支持“笑滿三湘”湖南省文藝志愿服務團以小分隊的形式,迎風雪、冒酷暑,走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3年多來,“笑滿三湘”文藝志愿者共5000人次為40余萬基層群眾送去了歡笑,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已然成為文藝湘軍的一支“烏蘭牧騎”。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深入開展“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惠民活動,5年來共演出56000多場次,惠及三湘四水廣大百姓。舉辦各類美術、書法、攝影主題展覽120多場次,開展惠民送書畫活動,共送出書畫作品40000余件。 ……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三湘四水,文藝的輕舟滿載笑聲、歌聲,激蕩起百姓心中無限漣漪。 營造良好的文藝創作氛圍 10月17日,省文聯召開重大文藝創作項目推進會,圍繞“脫貧攻堅”主題文藝創作,以及大型民族歌劇《春天的旋律》、舞劇《家書》、廣播劇《向著光明前行》《韶山特別支部》、組歌《三湘四水》《一路飄香》、國畫《南岳七十二峰圖》、雜技劇《加油吧,少年》、美術《習總書記到苗寨》、湘繡《十八洞村的春天》等重大題材和項目展開,與會者就創作進展、體會、困難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討。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要求。 近兩年來,我省文藝戰線各部門堅持正確文藝導向,及時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積極為文藝家和文藝創作生產單位排憂解難。同時,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營造有利于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誠心誠意同文藝工作者交朋友。 與此同時,我省積極為文藝創作生產單位和文藝人才排憂解難,在資金、人才、宣傳推介等方面對重點文藝作品予以扶持,充分調動文藝生產單位和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激發文藝創作生產活力。 “2018年開始,省里和長沙市共建長沙交響樂團,長沙音樂廳成為長沙交響樂團的常駐地,每年有專項經費支持樂團發展,現在,我們的創作激情更高了!遍L沙交響樂團團長肖鳴說,“近幾年,長沙交響樂團多次受邀出訪美國、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西方國家,說明了西方國家對中國交響樂的認可,讓我倍感自豪! 近年來,我省對文藝創作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據省文旅廳介紹,2014年以前,我省每年的創作資金只有160萬元。近幾年,財政加大藝術創作資金投入,每年安排近2500萬元。僅2018年,全年安排的創作經費已增至2862萬元。 創作文藝精品,關鍵在人。從2016年,我省實施了“百千萬”文化藝術人才提升工程,借助國家級藝術院校分期分批選送優秀藝術人才進修培訓;成立了湖南省藝術專家委員會,李谷一等142位藝術家受聘為首批委員,為全省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戰略、重大文化藝術項目等提供指導;在全省文藝院團開展了“名師傳藝”工程,目前全省共有結對師徒180余對;每年開辦不少于3期藝術人才研修班,涵蓋編劇、導演、戲曲表演、舞美設計、戲劇作曲和書法、美術、攝影高級研修班。黨的十八大以來,共開辦30多期研修班,共計培養各類藝術人才2000多人次。 “年輕人有戲演,還有機會挑大梁!背錾1989年的曹威治,在省湘劇院最新創作的劇目《玉龍飛馳》中出演女一號。她說,文藝繁榮讓她越來越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