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開國上將蘇振華,許多人都知道,他主抓的是海軍建設,恐怕沒多少人知道,蘇振華曾做過貴州省委書記。 早年的蘇振華將軍,雖出身貧寒,沒有上過學,但卻以驚人的毅力,努力學習,后來被毛主席譽為:工農分子知識化的典型。竟然成了知識分子。在1949年11月,蘇振華率隊解放貴陽,便被任命為貴州省的省委書記。 從帶隊打仗,到如今做省委書記,蘇振華又要經歷一次“學習”!蘇振華上任后不久,便定下了“貴州要治本,人民要當家作主。扎好根基,是搞好貴州的百年大計!”的目標。 為此蘇振華經常,要體驗民情。自然會沒事就到街頭走走,看看,但當他看到當時人衣衫襤褸,缺衣少食時,心里依然涌出悲哀。據蘇振華的兒子,蘇柏楠回憶,那時母親看到蘇振華從街頭回來后,一身衣服就剩下了條單褲,鞋、衣褲,都不翼而飛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蘇振華把衣服、鞋子送給了窮苦的貴州百姓們了。 且從那后,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后來蘇振華提出:老百姓一定要有飯吃,有衣服穿?峙乱彩腔诖它c。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蘇振華在貴州的頭件大事就是抓土地改革。終于在1954年,貴州吃糧靠外省調運的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且還外調余糧達到4億多斤。 但蘇振華反而更加頻繁地向下跑,來到群眾中,去鄉下農民家,當他了解到農民們把食鹽看得比金子還珍貴時,心里非常不好受,因為一調查才知,原來每戶人家每月才不到半斤鹽。 于是,蘇振華回到省里后緊急開會,幾次下令降低鹽價,還給那些苦難農民無償供鹽。以至于,許多年后,許多還建在的農民兄弟,總是念叨蘇振華將軍,給他們村帶來的變化。 做好農業的同時,工業建設,蘇振華也毫不放松,提出“貴州要有自己的工業”的口號,并親自到貴州發電廠做動員,組織恢復生產,提議興辦的制革廠,使貴州盛產的牛皮有了出路。組織擴大茅臺酒的生產,并在他的組織下,生產出貴州有史以來行銷全國的鍛釬機…… 當1954年蘇振華調離貴州時,貴州已經初步擺脫了一窮二白的狀況,交出了一分合格的學習成績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