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第四屆栗山詩會在湖南湘陰舉行。

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右一)頒發年度翻譯家獎。

湖南省詩歌協會會長梁爾源(右二)頒發年度批評家獎。

李建春(中)、榮光啟(右)、雷武鈴(左)三人獲得第四屆栗山詩會“2018年度詩歌獎”。

來自國內外的一百余名詩人、作家,齊聚湖南湘陰,參加第四屆栗山詩會。
紅網時刻3月23日訊(記者 夏君香)湖南湘陰樟樹鎮的栗山,是著名詩人、導演周瑟瑟出生的胞衣地。今日,從新西蘭和中國武漢、河北、廣東等地來的一百余名中外著名詩人、作家,齊聚于這個湘江之畔的小鎮,參加由周瑟瑟發起的第四屆栗山詩會。
詩會活動由湖南省詩歌學會、湖南理工學院文學院、湘陰縣文聯、《卡丘》詩刊主辦,湘陰縣詩歌散文學會承辦。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湖南省詩歌協會會長梁爾源、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鹿鳴等出席。
詩會代表:緣于詩人對家鄉愛的感召,連續4年參加活動
“栗山詩會”以“中國詩人田野調查”為主要形式,是由周瑟瑟發起的一項詩歌藝術活動。
湘陰縣樟樹鎮因盛產辣椒,被譽為“辣椒小鎮”。參加活動的中外詩人被這座湘北古鎮深深吸引,他們漫行到湘江沿岸、樟樹“辣椒小鎮”、法華古寺、左宗棠故居柳莊、栗山等地開展了“詩人田野調查”活動,在法華古寺陽雀湖邊舉行了“湖邊詩歌朗誦會”。詩人、批評家黃明祥連續4年參加栗山詩會,他說周瑟瑟對這片故土愛得深沉,自己和其他詩人連續幾年趕來參加這個詩會,是“緣于詩人(周瑟瑟)對家鄉愛的感召”。
樟樹鎮陽雀湖畔的法華古寺始建于唐朝,有1300多年歷史,是中華佛教協會首任會長敬安禪師、別號“八指頭陀”18歲時的出家之地,法師留下《洞庭波送一僧來》等1900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智者大師曾在陽雀湖邊建立拜經臺,左宗棠少年時曾在這里讀經習字,皈依東林長老。而詩人周瑟瑟也是在這里出生、學習、寫作,然后從這里“出湖”,走向世界。
“回到故鄉參加栗山詩會,我仿佛被‘八指頭陀’、左宗棠摸頂,故鄉的前輩詩僧如同陽雀湖一樣,綿綿不絕的波光照徹我的內心!敝苌硎。
獲獎代表:詩人把自己對家鄉的深情獎給了我
此次詩會活動,舉行了第四屆栗山詩會“2018年度詩歌獎”“第四屆卡丘•沃倫詩歌獎”頒獎典禮。
其中,湖北美術學院詩人、批評家李建春獲得年度詩人獎,武漢大學文學院詩人、批評家榮光啟獲得年度批評家獎,河北大學文學院詩人、翻譯家雷武鈴獲得年度翻譯家獎。墨西哥詩人馬加里托·奎亞爾 (Margarito Cuéllar)獲得卡丘•沃倫詩歌獎,現在智利工作的西班牙語翻譯家孫新堂獲得卡丘•沃倫詩歌翻譯獎。
李建春表示,栗山詩會和這個獎的緣起,是一個詩人對家鄉的愛。這位詩人和他的同仁,把他們對自己家園的深情獎給我,對于詩歌意義深遠。墨西哥詩人馬加里托·奎亞爾則表示,詩歌就是一只投進大海的漂流瓶,感謝周瑟瑟和《卡丘》詩刊,是他們用耳朵、用內心挑旺詩歌的火焰。
《世界盡頭》研討會:予生活和世界以重新命名
活動中,還開展了周瑟瑟最新詩集《世界盡頭》研討會。
《世界盡頭》是周瑟瑟的最新詩集,收入了他參加拉丁美洲國際詩歌節的攝影作品和書法作品。這也是周瑟瑟繼《暴雨將至》后,對“元詩歌簡語寫作”與“走向戶外的寫作”的進一步實踐,超語義的文本更加典型,在無意義中建立新的意義,是近年來當代詩歌現代性的成果之一。
梁爾源評價認為,周瑟瑟是一位勤奮多產的詩人,也是湖南詩人中頗具國際影響的詩人,他的詩歌在語言表達上講究“極簡主義”,白話和短句是其標準性的表征。但這種“簡約”是不“簡單”的,是力圖返回語言的本體,予生活與世界以重新命名,并對生活與世界充滿了敬畏。
在衡陽市詩歌學會會長賓歌看來,周瑟瑟懷著淡泊的心志,像一個出家人一樣“緊緊摟抱住,野水自由的身子”。他更多地宣揚對于詩歌的信仰,而不追求從詩歌里捏造出來的所謂意義,“像看不見的靈魂,吹到一攤泥水里”。
與會詩人們踴躍發言討論,從《世界盡頭》談到了“寫作與邊境”“走向戶外的寫作”,以及“好奇詩人”“目擊而發”等有價值的話題。
相關鏈接:獲獎詩人簡介
李建春,詩人,藝術評論家。1970年生于湖北大冶,1992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出版詩集《出發遇雨》(2012,花城)、《等待合金》(2018,武漢大學)。詩歌曾獲第三屆劉麗安詩歌獎、首屆宇龍詩歌獎、第六屆湖北文學獎、《長江文藝》優秀詩歌獎等,及2018年度詩人獎。任教于湖北美術學院。多次策劃重要藝術展覽。
榮光啟,1973年生于安徽樅陽。首都師范大學文藝學博士。2005年始任教于武漢大學文學院。曾獲“中國十大新銳詩評家”提名(2008年)、“首屆安徽詩歌獎·評論家獎”(2016年)和湖北省文藝評論獎(2018年)等獎項。
雷武鈴,詩人,譯者,詩歌評論家。1968年出生于湖南臨武,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出版詩集《贊頌》,翻譯謝默斯·希尼詩集《區線與環線》《踏腳石:希尼訪談錄》。主編同人詩刊《相遇》。另有零散詩歌、譯作和批評文章發表。
馬加里托·奎亞爾(Margarito Cuéllar),墨西哥著名詩人、作家、記者、出版人,墨西哥文化藝術國家基金委員會委員,《劍與筆》文學雜志主編。畢業于墨西哥新萊昂自治大學。在墨西哥、西班牙、智利、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出版有20多部詩集。曾獲墨西哥國家詩歌獎,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詩歌獎,卡洛斯·佩里賽爾伊比利亞美洲詩歌獎,委內瑞拉維克多·瓦雷拉國際詩歌獎提名,另獲得一屆墨西哥短篇小說獎。詩歌被翻譯成英、葡、德、保加利亞、意大利、中文、羅馬尼亞等語言。
孫新堂,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教師,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智利圣地亞哥)執行主任,著有西班牙語教材多種,譯有西班牙胡安·馬爾塞小說、智利拉蒙·迪亞斯小說、墨西哥曼努埃爾·夸烏特勒、馬加里托·奎亞爾的詩作(譯成中文),以及顧城、周瑟瑟、嚴力、沈浩波、伊沙、王干、蔡天新、李成恩等人的詩作,胡適、韓少功的散文、劉震云、史鐵生的小說、《孔子》、《中國經濟》(譯成西班牙文),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精品”西班牙語翻譯工程(已出版31部作品),與周瑟瑟合作主編《中國當代詩選》(中文、西班牙文版);任《人民文學》雜志西班牙文版《Farolas》(路燈)翻譯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