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里的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湖南居洞庭湖之南,故稱“湖南”,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南北而簡稱“湘”,也稱“瀟湘”“三湘四水”。湖南人杰地靈,是一個充滿魅力和活力的地方,也是一個充滿著瑰麗想象和獨特氣節的文明之地。 桃花源圖卷(中國畫·局部)仇英 “不到瀟湘豈有詩”,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經典詩篇。其中的一部分,被印在各年級的語文課本中,開啟了無數學子的心智。 屈原、范仲淹、柳宗元……他們筆下的湖南風景和故事里,既有三湘四水的靈動多彩,也孕育著激越沖突的文化思想,“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情懷和精神一以貫之。 萬山紅遍(中國畫)李可染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保ㄇ峨x騷》,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2冊)《離騷》是千古傳世名作。古有司馬遷,近有郭沫若,斷定《離騷》是屈原流放湘沅時期的作品。湖南汨羅是屈原晚年居住、寫作和投江殉節之地。汨羅江兩岸粉墻村舍,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豐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迄今為止,每逢農歷五月初五,汨羅江畔的百姓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活動,以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被譽為屈、賈之鄉,以《楚辭》為標志的浪漫主義文學傳統的確立,讓這個靈秀之地多了文學豪情和文化擔當。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保ǚ吨傺汀对狸枠怯洝,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耳熟能詳的《岳陽樓記》,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傳世名句皆出于此。 屈子行吟圖(中國畫·局部)傅抱石 岳陽樓位于湖南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也是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对狸枠怯洝穼⑸剿畼怯^的意境,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縱議政治理想,抒發自己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讓岳陽樓蘊含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情結,因而在千年來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地方。 唐代詩人杜甫也曾登上岳陽樓!拔袈劧赐ニ,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保ǘ鸥Α兜窃狸枠恰,人教版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杜甫創作于公元768年的這首五律,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自己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全詩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愿,既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柳宗 《岳陽樓記》(課本內頁)資料圖片 元《小石潭記》,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整個過程。小石潭所在就是湖南永州。永州,別稱“竹城”,是柳宗元、歐陽修、陸游、徐霞客筆下描繪過的神奇地方。其中柳宗元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其第一篇《捕蛇者說》開篇就是“永州之野產異蛇”。文章筆鋒犀利、文情并茂,傳遞出作者嘆民生之多艱的憂傷凄苦的感情。 感世途多舛,卻不放棄對理想社會的探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理想與現實的聯結。 岳麓書院(速寫)何潔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保ㄌ諟Y明《桃花源記》,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此文描繪的是一個似有若無的仙境,是一個理想中的社會。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認為,按照文中描述,桃花源位于武陵。武陵為郡名,治所在義陵(今湖南溆浦),東漢移治臨沅,即今湖南常德。 在中華文化的宏大格局中,湖湘文化有著獨特的風貌和風骨。經過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的洗禮之后,“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成為湖湘文化最好的注腳,至近現代,更呈磅礴之勢,是紅色文化中極絢麗的篇章。 登岳陽樓(書法)羅光磊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1冊)1925年晚秋,32歲的毛澤東離開故鄉湖南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感慨萬千,寫下這首《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8日 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