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林童)貴州苗銀工藝,一個傳承至今有600多年歷史的優秀民族文化,在跨界文化交匯媲美的文博會上獲贊無數。5月13日,貴州今彩民族文化研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王靖早早的就來到了展柜前開始細心擺設要展出的苗銀飾品,準備迎接前來欣賞和采購的觀眾。 ![]() 貴州今彩民族文化研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靖在開館之前細心整理展出產品 苗族文化的傳承,有別于其他文化傳承,因為苗族是一個沒有自己文字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大多依靠歌舞、符號圖案。在數百年的文化傳承過程,符號圖案的延傳通過以銀飾工藝為載體傳承的最為完整。在王靖的心中,這是苗族同胞智慧的結晶,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如此,王靖對每一件附有苗族文化內容的銀飾工藝品都格外的珍愛。 可在貴州不少的苗族村寨,在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壓力之下,不少苗族青年都外出務工維持生計,這一現象的出現很可能導致的文化斷層。這讓王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說:“這么優秀的民族文化和制造工藝是貴州乃至世界都不可多得的寶貝,丟失將是人類的損失!钡绾文鼙苊饷玢y文化斷層的發生呢?王靖認為,首先得讓人們了解苗銀文化的,感受其魅力。然后將苗銀工藝做成產業,產生經濟效益,保障傳承人的生活基本。在傳承制造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在延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入時尚設計,使之能融入都市生活被更多人接受,從而實現更好的傳承保護。 ![]() 松桃貴銀莊工匠楊伶俐向觀眾介紹苗銀工藝品 在王靖看來,這樣的形式并非只是簡單的復制性的傳承,而是在傳統文化與都市生活之間架接起了一座文化信息溝通的橋梁。這樣的傳承是附有生命力的傳承,并非只是“博物館”式的傳承。 有著多年銀飾加工經驗的松桃貴銀莊工匠楊伶俐對于銀飾加工的創新也頗有心得。楊伶俐告訴記者,傳統的銀飾制造工藝通常以拉絲、填絲、篆刻為主,制造出的成品以多、以大為美,搭配特有的民族服飾固然是很美。但在都市生活中,人們的著裝風格來搭配傳統的銀飾品則太協調,也很難被人們接受。對此,楊伶俐將鑲嵌手法結合到傳統工藝當中,在小件銀飾中融入民族元素,使之既能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又能讓受眾彰顯個性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