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羲和 郭邱磊) 4月16日,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貴陽隆重開幕。 回首過去五年,貴州的文化發展欣欣向榮。尤其在影視和音樂方面,貴州文化V咖們佳作不斷。多彩貴州之美,隨著獨具貴州特色的影視和音樂,更多更美地遠播山外的世界。 ![]() 歐陽黔森(前排右)在劇組 歐陽黔森:《二十四道拐》——“拐”出貴州塵封的抗戰文化 偏于西南一隅的貴州晴隆縣的“二十四道拐”,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幾乎就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中。后來,隨著學者對史迪威公路的研究和追尋,“二十四道拐”才又回到現代,但始終藏在深山人未識。 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貴州著名作家、編劇歐陽黔森想,這個時候對貴州最好的宣傳,就是要拿出一部貴州本土的、有影響力的抗戰作品。于是,他決定將“二十四道拐”搬上銀幕。 擼起袖子,使出洪荒之力!劇本創作中,歐陽黔森每天最多只睡三、四個小時。為了讓這部《二十四道拐》從競爭激烈的眾多國內影視劇中脫穎而出,歐陽黔森對劇本的創作可謂精益求精。這一次的創作,歐陽黔森足足瘦了20斤,但他說,值! 2015年,搬上銀幕的《二十四道拐》收視率一路飄紅,穩居央視收視排名前茅,貴州的“二十四道拐”也因此聲名遠播,貴州文化影響力得到又一次地大的提升。歐陽黔森說,影視劇作品主要看收視率和播出的臺多不多,有了傳播力才有影響力。改編拍攝《二十四道拐》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史迪威公路的“咽喉”在貴州,就是要讓貴州文化大步響亮地走出貴州。 《雄關漫道》《奢香夫人》《云下的日子》《二十四道拐》……歐陽黔森用一部部鮮活、生動的影視作品述說著貴州的歷史底蘊、現實生活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故事,引來各方圍觀,點贊頻頻! ![]() 張超 張超:用音樂展示貴州獨特之美 “我在貴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麗……” 在貴州,當你參加大型音樂現場活動,當你撥打手機,亦或是在咖啡店品著咖啡,旋律悠揚的《我在貴州等你》都會縈繞在你的耳畔。 2013年10月18日,這段優美的旋律飄進了浙江衛視。貴州籍音樂制作人張超帶著他的心愛之作《我在貴州等你》,登上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不僅感動了在場的評委和觀眾,也再一次激起了人們對多彩貴州的向往。 《我在貴州等你》大獲成功后,2016年,張超以青山為伴,只身行走于貴州各地,創作了14首滿含貴州元素的歌曲,最得意之作——貴州音樂地理紀念冊:《一步青山一首歌》——再一次唱響了貴州文化的多彩強音。 張超認為,貴州美景與音樂的結合,是一種最天然的“姻緣”,美的疊加創作出的音樂就不再是純聽覺藝術,而是聽到聲音就猶如看到美景,聽眾自然也就有想去貴州的沖動。貴州要展示獨特之美,提升知名度,正需要這樣的音樂。 張超用《最炫民族風》《荷塘月色》《我在貴州等你》《一步青山一首歌》等一首首展示貴州之美的人氣作品叫醒人們的耳朵,將貴州文化自信的音符唱響山外的世界! 就這樣,張超選擇堅守在家鄉,堅守著他民族流行音樂的創作信仰。 2017年,張超想把貴州的絢麗多彩譜成悠揚的曲調,唱給更多人聽。 ![]() 畢贛 文藝電影“小V”畢贛:把貴州之美分享給世界 2015年,年僅26歲的貴州籍導演畢贛憑借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年的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成為金馬獎52年來該獎項最年輕的得主,貴州電影又實現了一次大的突破。 畢贛是土生土長的貴州凱里人。2012年,他的黑白短片《金剛經》斬獲香港ifva電影節特別表揚獎,在業內初露鋒芒。但畢贛心中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希望能拍攝一部反映家鄉風土人情的文藝片,讓更多的人了解貴州風土人情,分享貴州之美——這是他創作《路邊野餐》的初衷。 《路邊野餐》以凱里為背景,用過去、當下與未來的三段式結構,講述詩人陳升在尋找侄子的途中,與他逝去的愛人,在一個神秘的時空獲得重逢的故事。電影拍攝手法上大膽創新,有一個長達五十分鐘的長鏡頭,廣受好評。金馬獎組委會給《路邊野餐》的頒獎詞是:“獨特的敘事結構與創造性的長鏡頭運用橫穿夢境與現實,自由流暢,展現了新銳的生猛與大膽! 《路邊野餐》的臺詞采用凱里方言,除了兩位新晉專業演員,其他演員大都是土生土長的凱里人。畢贛用這樣的方式盡可能展現貴州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 “正是故鄉賦予了我這樣的思維和表達習慣!碑呞M說。 除了在金馬獎上的收獲,《路邊野餐》還獲得了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貴州高原的風土人情和美麗風光,隨著《路邊野餐》走出大山,走向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