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上午,來自各地的曾國藩研究專家學者、曾氏后裔宗親、曾文正公仰慕者以及當地群眾近三百人,于長沙河西坪塘伏龍山曾文正公墓前隆重舉行了“日生不滯·家風長青”丁酉清明公益祭祀活動。此次活動由曾國藩研究會聯合拙誠學堂、桐溪寺及鳳凰網湖南站等省內多家機構共同舉辦。 讀家書 明家訓 悟家風 寫家信 曾國藩為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之一。130年前,《曾文正公家書》問世,被世人奉為治家寶典。毛澤東青年時代曾細讀過《曾文正公家書》,并由衷贊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娝募視粌H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藏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智慧書。 繼2016年首屆清明公益祭祀曾文正公大典后,今年公祭活動沿用“家風家教”這一主題,由墓前祭儀和曾國藩故居游學兩部分組成。此次祭祀大典區別以往鳴炮燃燭、誦讀祭文等傳統儀式,而請曾文正公六世嫡孫曾樾先生現場領眾誦讀《曾文正公家書》中最有代表性的“做讀書明理之君子”一則,“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瓱o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北娙松钋樽x出家書箴言,朗朗書聲縈繞文正公墓塋。 祭祀儀式后,部分曾文正公的仰慕者組成車隊,前往曾國藩故居富厚堂、白玉堂游歷,現場感悟曾氏家族傳世家風的魅力。大家還在“富厚講堂”聆聽了曾國藩研究會劉建海老師《解讀曾國藩家風》的專題講座,講座后,每位參與者現場為自己的父母或兒女飽含深情地寫了一封親筆家書,讓社會大眾在緬懷先賢的同時,回歸現代生活家風家教的本質。 曾國藩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劉建海介紹,此次祭祀活動以“讀家書、明家訓、悟家風、寫家信”為主線,讓社會大眾更深入地了解曾國藩的家風家教思想,讓更多的人理解并懂得優良家風家教對于當代家庭與社會的重要意義。 日生不滯 家風長青 近來“家風家教”的傳承和教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2016年兩會期間,央視十套推出專題紀錄片《家風》,開篇即以近二十分鐘時長介紹了曾國藩的家風家教,節目播出后,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發表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2017年1月,中紀委官網“中國傳統中的家規”欄目上線了曾國藩專題,一段《湖南雙峰曾國藩: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的專題紀錄片和數篇詳盡的文字,將這個“中國傳統家教的范本”推到了國家的最高層面。拙誠學堂負責人李亞軍說,“清明公祭曾文正公大典,是拙誠學堂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目前拙誠學堂匯聚了以唐浩明、酈波、張宏杰為首的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對以曾國藩人生智慧及其所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與傳播。未來拙誠學堂將依托專業的導師與課程資源,為企業量身定制文化培訓系統,為家庭打造寓教于樂的親子國學課程,為百姓大眾提供高品位文化大餐,共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大業! 2017年公益祭祀曾文正公大典延續“家風家教”為主題本屆大典繼續以“家風家教”為主題,舉行公益祭祀曾國藩儀式,同時結合曾國藩故居游學活動,貫穿“家風家教”這一主題,讓社會大眾在緬懷先賢的同時,誦讀《曾國藩家書》,并到曾國藩故居游歷和聆聽家風講座,親身體驗和感悟曾氏家族的傳世家風,最后通過親筆寫封家書,回歸現代生活家風家教的本質。 本屆公益祭祀曾文正公大典誦讀家書內容: 字諭紀澤兒: 家中人來營者,多稱爾舉止大方,余為少慰。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簡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爾之所知也。 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學為圣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手諭。 曾國藩廣為流傳的家風四字八句訣: 書蔬豬魚,考寶早掃,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大意如下: “書”者,勤奮讀書,廣博求知。 “蔬”者,自耕苗圃,栽花種菜。 “豬”者,開圈養豬,正所謂”養豬也內政之要者“——有肉吃! “魚”者,開塘養魚,如曾國藩在日記中所寫:“屋門首塘養魚,亦有一種生氣! 文正公總結道:“家中養魚、養豬、種竹、種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則上接祖父來相承之家風,二則望其外而有一種生氣,登其庭而有一種旺氣! “考”者,及時祭祀,敬奉祖考。在儒家的傳統教義里,正像曾國藩祖父所言:“后世雖貧,禮不可墮;子孫雖愚,家祭不可簡也!鼻迕骷粗,神州山川盡燒錢,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景象又將上演,此雖不利于治霾,卻大有助于孝道。 “寶”者,鄰里親朋,友善相待!叭舜,無價之寶也! “早”者,很明顯,早睡早起,生活規律。 “掃”者,灑掃庭除,勤勞整潔。既培養熱愛勞動,也彰顯居家品位。 上述八項做好了,養成良好的習慣,“常說常行”,落實在行動上,家庭保證和睦幸福。而下面幾項,曾文正工家自祖上就一直不太提倡。 “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看風水、算命、和尚、巫道以及郎中,這些人,能遠離就遠離,別親近接納這些人,只能帶給你無盡的煩惱。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就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曾國藩作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顯示了他恭肅、嚴謹的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