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湖南訊 萬千胡氏子孫,不忘始祖。丁酉年4月3日,清明前一天,風和日麗,湘潭縣排頭鄉隱山景區內,旌旗招展、龍飛獅舞,人頭攢動,胡安國后裔各支宗親500余人,代表在大衡山(衡山、衡東、南岳)生活、繁衍的七萬余安國公后裔,到他們的遷楚始祖——湖湘學派奠基人——安國公父子墓地——湘潭隱山舉行祭祀大典。 上午9時30分,浩浩蕩蕩的祭祀隊伍在幡旗、彩旗、撼堂鑼鼓、龍隊、獅隊、軍樂隊等引導下,從黃荊坪小學出發,經文定公墓前大道,行至祭祀廣場,整齊列陣,靜候儀式開始。 隨后主持人介紹了主辦單位及主要特約嘉賓,大衡山胡氏宗親聯誼會執行會長和排頭鄉黨委許書記先后致辭。 10點28分,主持人宣布祭祖儀式開始,胡氏后人將胡文定公畫像立于墓前香案上,同時擺上三牲五谷、時鮮供品。 主祭代表點香肅立,執事者擊罄三聲,炮銃齊響,金鼓齊鳴,主祭人虔誠禮拜,獻花宰牲…… “今晨何晨,清明之晨,祭拜先祖,天地人倫;祖恩厚重,德高群隆,安國先祖,赫顯威名;宗功浩大,春秋永存,綿綿瓜瓞,蟄蟄子孫;今朝三獻,以表寸心,祈祖庇佑,來格來飲!弊志渲,頌揚著胡文定公的豐功偉績,福澤綿長。后世同祭始祖,彰顯孝心,弘揚湖湘文化精神,祈求國泰民安,萬世昌榮。 本次祭祀活動由大衡山胡氏宗親聯誼會主辦,湘潭縣排頭鄉人民政府協辦。胡氏后人、特約嘉賓及觀禮群眾約2000余人參加。 【人物歷史背景】 胡安國(1074-1138),南宋時期的著名經學家和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字康侯,號青山,學者稱武夷先生,后世稱胡文定公。原籍福建崇安,是兩宋時期著名的經學家、理學家和政治家,對兩宋之際的政治和學術領域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胡安國于南宋建炎年間,抵湘潭,至碧泉定居,遂落籍湘潭。在潭州湘潭建碧泉書院,“前后居潭三十余載”。著書講學,胡安國講學碧泉,傳學胡宏及弟子。胡宏傳學張栻。張栻湘中門人眾多,僅見于《岳麓學案》的即有33人。他們先后講學于碧泉、岳麓、南岳等書院,培養大批學者,形成胡氏學派,一稱“隱山之學”。黃宗羲稱“湖南學派”,說“湖南一派,在當時為最盛”。也稱“衡岳湖湘之學”或“湖湘學派”。 宋高宗贊他“深得圣人之旨”,詔加寶文閣直學士。同年四月春,胡安國在湖南逝世,葬湘潭隱山,朝廷破格賜謚文定。所著《春秋傳》成為后世科舉士人必讀的教科書。又著《資治通鑒舉要補遺》100卷,《文集》15卷!端问贰妨,《宋元學案》中有《武夷學案》,明正統年間從祀孔廟。1706年朝廷賜“霜松雪柏”匾額一方,1737年撥內府庫銀建祠于隱山。(劉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