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青島海關破獲一宗特大走私海鮮案,帝王蟹等5000余噸“輻射海鮮”被走私到中國,案值達2.3億元人民幣。據稱,部分疑受日本福島核污染的海鮮已流入全國多個城市。向來喜食海鮮的長沙人,對市場上海鮮的質量產生了擔憂。日前,芙蓉區食藥監局針對這一市民比較關心的問題,對長沙海鮮批發地之一的馬王堆海鮮市場進行了抽檢以及索票索證的檢查。從檢查的結果來看,未發現問題海鮮。 抽檢未發現問題海產品 在馬王堆海鮮市場內,芙蓉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首先來到海旺角海鮮加工坊,現場對其店內售賣的羅氏蝦和老虎斑養殖水進行孔雀石綠項目的快檢?鞕z結果顯示為合格。執法人員還著重檢查了該店的臺賬記錄、從業人員健康證、供貨商證照等材料。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其進貨臺賬記錄不規范、相關證明材料保存不齊全,沒有按照《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留存六個月。 隨后,執法人員來到梓林海鮮水產經營部,對部分海產品進行了抗生素類檢測。結果顯示為合格。對于該店標簽標識不規范的情況,執法人員明確要求,店內海鮮產品標簽標識上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或銷售者名稱或者姓名等詳細信息,以便消費者溯源。 長沙海鮮多產自我國沿海 記者了解到,長沙人餐桌上的海鮮,80%來自馬王堆海鮮市場。記者從幾家銷售門店了解到,長沙市民消費得比較多的海產品為蝦、貝、魚等,其中又以鮮活品較為暢銷。進口的產品主要是三文魚、大龍蝦。至于走私海鮮案中涉及的帝王蟹這類海產品,因為市民消費少、價格高,數量不多,大多是酒店、餐飲機構拿貨。 馬王堆海鮮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場里有300多家商戶,幾乎沒有專門做進口海鮮的。海產品的品種不同,來源不同,像多寶魚,基本是產自山東和遼寧的基地,貝類主要來自北海海域,魚蝦類海產品則來自福建、廣東、江蘇等省市。此外,為了確保入場銷售的海產品的質量,市場方還配建了一個檢測室,定期開展藥殘項的抽檢。市場方要求基地來源的產品,要有檢驗檢測報告單隨貨同行,不定期抽查。零散的貨品則實行批樣抽檢制度,對檢測結果進行公示。 芙蓉區食藥監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對于海鮮市場食品安全的監管,執法部門側重于源頭把控,正在通過建立產銷對接機制,對產品的貨源建立檔案,做到海鮮產品的“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