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湘軍水陸并進攻打武昌
說到湘商,就不得不從湘軍、湘政說起,還有流傳千年的湖湘文化背景。
今天的湘商,由過去的名不見真傳,到現在的“天下湘商”,其實就是站在湘軍、湘政巨人的肩膀上,沐浴了湖湘文化的精華,是湖湘精神的延伸與拓展。
如果說“商場如戰場”,那么,一部中國近代經濟史,也是一代代湖湘子弟經世致用、經營天下的創新史。
回首湘軍
“湖廣熟,天下足”,曾經身處南蠻之地的湖南,成為了后來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滲透著多少先輩的辛勤汗水與桃源夢想?
伴隨著岳麓書院和石鼓書院的興盛,“瀟湘洙泗”“石鼓江山”的美譽聲名遠播,湖湘學派正式崛起,使之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
曾幾何時,世界工業革命爆發,西方崛起,古老的中華帝國在長槍大炮中竟失去招架之力;又逢太平軍起,欲改天換地。內憂外患,清王朝岌岌可危,幾至傾覆。國難當頭,強悍血性的湖湘子弟,秉承經世致用之實學,心憂天下興亡,毅然奮起衛道,在亂世中傲然卓立,用屢敗屢戰、鐵血成河而修成“湘軍”正果,從而開創了湖湘文化的第一次輝煌。
爾后,在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激烈碰撞的艱難抉擇中,以曾左彭為首,扛起“富國強民”的大旗,發動前所未有的“洋務運動”,并分別創立了江南制造局、馬尾船政局、蘭州毛呢局,開啟了中國近代工業化的先聲。征戰天下、所向披靡的湘軍統帥,轉而成為經營天下的社稷棟梁。由曾國藩、左宗棠開啟、倡導的洋務運動,打破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小農經濟傳統格局,第一次推動古老的中國開始融入世界歷史的現代化進程中。
從此過后的百余年,近代中國災難深重,內憂不斷,外患不絕,生靈涂炭,疆土分裂。在山河破碎,華夏將傾之際,湖南人又挺身站在中華民主革命的時代浪尖上,開始了流血革命的新歷史。黃興起兵革命在前,蔡鍔率軍護法在后,雖英年早逝,然彪炳千秋。
“胸懷天下、衛道濟民”的湖湘文化精神,再次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經世良才,形成“中興將相,什九湖湘”“楚才蔚起,奮志安壤”的湘軍新氣象。
巍巍湘政
毛澤東早在長沙第一師范為一介書生時,即在名師的指引下,胸懷天下,另辟蹊徑,開始倡導“湖南獨立”和“湘省自治”,希望對當時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有所改變。后又創《湘江評論》大聲疾呼,主持“農民講習所”培養火種,后受“湘軍”啟發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發動“秋收起義”,上井岡山建根據地,創立工農紅軍,開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征途。
在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的感召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經過千難萬險和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推翻“三座大山”,締造新中國,帶領四千萬萬同胞翻身做主人。在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中,有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三位皆湖湘子弟;開國“十大元帥”里,彭德懷、賀龍、羅榮恒占有三;開國“十大將”中,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陳賡、許光達居其六。其余上、中、少將,更是璨若星辰。這時,由湖湘文化孕育茁壯的政治軍事功業達到了歷史鼎盛時期。
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建設初期和及其惡化的特殊國際形勢下,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選擇計劃經濟的制度模式,力圖實現中國的經濟振興,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仍制造出了足以震懾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原子彈等核武器,也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建設基礎。
在改革開放后的關鍵時刻,湖南人胡耀邦、朱镕基高瞻遠矚,順應時勢,為改革的中國大刀闊斧,鞠躬盡瘁,終于完成了市場化艱難轉型的神圣使命,并通過加入WTO正式與國際接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全球化發展新時代。
崛起湘商
自曾國藩、左宗棠、黃興、蔡鍔之后,“湘軍”已成歷史;毛澤東、劉少奇、朱镕基之后,“湘政”亦成絕響。盛極而衰,否極泰來,不妨視為人類文明演進的常態。湖湘文化在近200年間兩次登峰造極之后,它的光輝似乎從此漸行漸遠,如大江東流一去不復返。
有識之士曾認為,湖湘文化第三次復興必定是湘商的崛起,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勁旅。在經濟全球化的激蕩時代,應傳承湖湘文化最根本、最核心的“經世致用”精神,重點關注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文明的建設,從而經如今的“世”,發揮它特殊的“用”。
自明清以來,中國近代史上,活躍著以晉商、徽商、秦商、魯商、閩商、蘇商、粵商、贛商、浙商等為代表的“十大商幫”,構成了中國近代商業史的縮影。盡管“半部近代史乃湘人寫就”的美譽,但那時的湘商在中國近代十大傳統商幫還排不上號,湖南人閃耀于中國近現代杰出的軍事與政治成就的光芒,將湘商完全掩蓋。
“用無常道,唯變所適”。撫今追昔,湘軍領袖曾國藩主持的“洋務運動”,實際上就已開創了湘商的歷史;“湘商”概念則由一代大儒楊度首提;洪江古商城的挖掘,印證湘商亦有悠久的歷史;湘商頂尖人物,前有“中國民族化學之父”范旭東,后有機械制造大王梁穩根。
在新時代商業背景下,湘商華麗轉身,發展出“責任、創新、務實、和諧、誠信”的新湘商文化精神。當代湘商在中國迅速崛起。
文化湘軍,如文學、電視、出版、動漫、體育等空前繁榮:2009年,湖南文化產業產值達1576.26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5.1%,成為全國首批率先突破5%的五個省市之一。湖南文化產業通過創新,打造新的增長點,創造了一種“湖南文化現象”。文化產業連續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超越了全省其它優勢產業,并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
湘商文化拓荒者伍繼延于2003年率先在重慶成立中國第一個湖南商會。此后,全國湖南商會紛紛成立,自2006年起開展聯誼協作。2007年,首屆湘商大會召開,迄今已舉辦七屆。2009年,在中國商幫領袖(蘇州)峰會上,湘商以后發趕超之勢首次進入中國新十大商幫行列,名列第九,填補了中國十大商幫無湘商的空白。湘商已遍布全國各地。
凡此種種,全國湖南商會建設更加蓬勃發展,一大批湘商精銳人物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一般,迅速崛起!芭_灣經濟之父”、世界三大經濟學家之一湖南邵東人尹仲容,力挽臺灣經濟于既倒;被媒體譽為“慈善大王”的湖南人余彭年,在胡潤慈善榜上連續三年蟬聯第一;還有在湖湘大地開創偉業的中國股改第一人梁穩根;高揚民族商業大旗的胡子敬;中國民營連鎖超市第一人的王填……
從湘軍到湘政再到湘商,這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選擇。湖南人在完成劃時代的歷史性角色轉換后,雄奇深厚的湖湘文化脫胎換骨成了新的湘商精神,湖南人才群體也應在湘商旗幟的感召下為中國和世界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