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文化成立大會現場

君子文化十進代表接受表彰

立中華君子國風,揚核心價值正氣。2016年7月23日,近200名中華君子文化研究者、踐行者和推廣者集聚在長沙九所賓館,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該會是由湖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和湖南省民政廳批準成立并監管指導的一家社會團體,掛靠在湖南師范大學。它是由研究、踐行和促進君子文化的專家學者、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優秀企業家、君子文化愛好者等各界人士自愿組成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大會選舉產生了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組織機構,省政府參事、省監察廳原副廳長、省優化辦、省效能辦原主任、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李利君當選為第一屆會長,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陳叔紅,解放軍文職將軍、中國音樂文化促進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總政歌舞團原團長、解放軍藝術學院原院長瞿琮擔任名譽會長,中紀委宣教中心原主任胡頻開,中國佛教書畫家協會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顧問習九新等領導、專家擔任顧問,著名倫理學家、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唐凱麟,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黨委書記、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秘書長、研究員孫壯志擔任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長、長沙縣開慧村第一書記朱有志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
省委組織部原副巡視員、省黨建學會原副會長魏忠勝,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導、研究會法人鄧名瑛,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李佑新,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左高山,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舒遠招, 湖南金振溁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志等6人當選為副會長。
成立大會上,長沙縣開慧村、宜章縣四中、樂和大院等十家單位(家庭)的代表,代表君子文化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團、城鎮、鄉村、社區、家庭、園區、景點等“十進”活動作出了踐行君子文化的公開承諾。
陳叔紅講話并為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授牌,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進能,省紀委正廳級紀檢員、監察專員、省紀委原常委劉大放,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宋智富,副主席鄭升,省文化廳巡視員、原副廳長孟慶善,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民、副校長歐陽峣,省教育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省委教育紀工委書記曹世凱,省婦聯副主席張媛媛,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張再祥等有關領導等出席成立大會。
省委組織部原副巡視員、省黨建學會原副會長魏忠勝主持會議。
據會長李利君介紹,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的宗旨為:立中華君子國風,揚核心價值正氣。他們將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掘君子文化優良的傳統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培育全社會君子文化氛圍、樹立君子國風的主題開展學術研究,進行社會調查,交流學術成果,宣傳和踐行君子文化。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為什么要成立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何為君子和君子文化,怎樣踐行君子文化?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
中國夢,君子夢
為什么要成立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
魏忠勝副會長指出,君子文化研究是時代所需、社會所需,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成效可期。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以立中華君子國風、揚社會價值正氣為己任,憂國憂民、愛黨興黨、銳意進取、奮發作為,將努力在立君子人格、揚君子國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國夢的光輝道路上奮勇前進。
李利君會長介紹說,踐行中華君子文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實現中國文化自信的客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在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發掘民族智慧,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依托,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巨大的精神動力,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竭的思想源泉。
她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根本目標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說到底是中國人民的夢。君子夢,就是中國夢、人民夢。君子文化,是我們最獨特的文化信仰、文化追求和文化擔當;君子文化,是我們最獨特的中國力量、中國價值和中國方案。君子文化,必將引領我們共同追夢、圓夢。 當代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根同源,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成果;貧w和優化中華民族集體人格,增強民族自信,重塑向善和向上的社會思想道德與價值觀念體系,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實課題。
李利君會長認為,湖南有著深厚的君子文化傳統,歷史上涌現了周敦頤、王夫之、毛澤東、雷鋒等一大批君子人物,留下了“上下求索”、“先憂后樂”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眾多的光輝思想。近年來,我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這使得在湖南成立君子文化研究會,既有傳統依據,又有現實基礎。君子文化研究會體現中央精神,順應時代趨勢,符合湖南實際和人民要求,成立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是必要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省社科院原院長、開慧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朱有志認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講話精神,成立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是時代和社會所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君子文化研究和實踐,適時代需求,契傳統文化,合名族心理,應國際交流。
陳叔紅名譽會長介紹說,省委省政府對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的成立,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希望研究會接下來的實質性工作,在廣度上要面向全國,在浩瀚的傳統文化中發掘君子言行,提煉君子文化理論;在深度上要立足湖南,著意推廣湖湘文化,塑造文化進取的湖南形象。
人人皆可為君子
何為君子和君子文化?
李利君會長說,“君子”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概念,是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經歷代學者數千年的詮釋,君子已逐漸成為中國人家喻戶曉、受人敬重的具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利民、忠誠擔當、品德高尚人物的代名詞。君子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是民族倫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幾千年來推動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
陳叔紅名譽會長指出,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讓君子文化在現代社會展現應有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要去發現和推崇具有時代感的君子人物,向社會講述時代君子的故事,學習和弘揚時代君子的精神。君子文化研究,應該使思想性與群眾性相統一。君子文化承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偉大的民族精神,彰顯著仁義禮智信、孝悌廉恥等眾多的行為準則,它有著深厚的哲學底蘊。但君子文化同時屬于大眾文化,“君子”概念早在孔子時代,就被賦予了豐富的道德內涵,并逐漸向大眾延伸,它不再是貴族身份的象征。我們現在推廣君子文化,不是在研究室里閉門造車,不是高談闊論孔孟程朱。君子是普通人,不是圣人。
著名倫理學家唐凱麟強調,當前迫切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君子文化草根化、平民化,在全社會弘揚向上向善的力量。他認為:傳承君子文化與踐行核心價值觀有機的融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落到了實處,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事實上,君子文化已在三湘大地生根發芽,可望早日開花結果。長沙市芙蓉區東湖街道黨委書記尹衛東同志表示,在全街道范圍內認真開展君子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系列活動,扎實開展君子文化實踐基地創建工作。
我們都來做君子
怎樣踐行君子文化?
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的宣傳詞作出了響亮的回答:讓我們都來敬君子、學君子、做君子,以君子德風、立君子國風、揚君子雄風,用中華君子之力,助中華文明之國,興中華民族之威。讓我們人人都來爭做君子,讓君子人物層出不窮,讓君子文化成風化人,讓中華君子偉大崇高的形象與我五千年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之國相稱,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為了我們優秀的華夏文明,為了我們美麗的華夏民族,為了我們磅礴的華夏子孫,我們愿意請天地作證,與日月為盟:將中華君子文化進行到底!
李利君會長在她的就職講話中,則為我們作出了更加具體的描述:
——在理論研究層面,促進踐行君子文化與實現“中國夢”的對接融合。中國能夠成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延續的國家,國運昌隆,成為偉大的國度,是因為中華民族有一批又一批勇于擔當的君子。當前我們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進,共同實現“中國夢”。國家經濟總量的增長需要國民文明素養的相應跟進,中華民族的復興首先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夢需要更多的“君子”來實現。因此,我們要凝聚智力,組建中華君子文化高端智庫,吸收湖南乃至全國的君子文化方面的著名專家、學者,帶領全體會員認真開展學術研究,發掘君子文化優良的傳統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宣傳和踐行君子文化,促進核心價值觀的落地,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文化支持。
——在宣傳教育層面,君子文化要接地氣走進千家萬戶。舉辦征文、征歌曲和高峰論壇等活動,設立重點研究課題,報省委宣傳部批準,編輯出版《中華君子文化故事集》、《中華君子文化100問》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君子情懷》等書籍,創辦《中華君子》等報刊,創辦中華君子文化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等,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地表現君子文化研究成果,傳播君子文化。
——在實踐養成層面,逐步創建一批君子文化踐行基地。知行結合是我會重大特色,要大力開展君子文化“十進”“十建”“十評”等踐行活動,創建一批又一批君子文化踐行基地,評選推介君子德風機關、社團、企業、學校、社區、家庭、景區等,評選推介君子文化名城、名縣、名鎮、名村等,讓君子文化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煥發生機,釋放光彩。在機關,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黨風廉政建設,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黨員干部;在企業,讓君子文化與勞動模范精神相融合,建設具有君子風范的新時代工人階級主力軍;在學校,把君子文化與師德師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有機結合,讓君子文化滲透到學校教育中,培養具有君子情懷、君子品格和君子追求的新一代;在社區、家庭,把“孝悌”“仁愛”等家庭倫理和處世原則,融入家風建設,打造德風社區和家庭,如此等等。通過腳踏實地的踐行活動,以點帶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培育全社會君子文化氛圍,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君子文化,爭做君子,使君子之行蔚然成風。
何為君子文化,推行君子文化有什么現實價值和意義呢? 君子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國人獨特的理想人格。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范疇,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倫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幾千年來推動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

“君子”是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的中國人的理想人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所在。
最高標準:君子五常
孔子說“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這就是傳統文化中對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被稱為“君子五常”,就是說凡是君子就應該具備這五種道德品質的意思。數千年間,聰明的古人就用這五個字讓世界更美好。>>>
最低標準:行善事則為君子
君子既是一個做人的高目標,又是一個做人的低標準。唐太宗在《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中說:“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即為小人!睘槿颂幨轮械拿恳淮纬绲孪蛏频倪x擇,都是在行君子之風和君子之道,只要在人生長途中堅持不懈地修身,就是真君子。
“君子”強調的是日常人性的修養,任何地位職業的人都可以成為君子,古代就有仕君子、商君子、文君子、民君子之說。 >>>
|
|
 |

做人要做君子,這是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擇,也是今天每個中國人應有和樂于做出的選擇。今天,隨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進,中國人內心的君子種子也被喚醒。踐行核心價值觀成了現代君子修煉的不二法門。
核心價值觀與“君子”內涵對接互補
君子文化都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對接互補的。譬如,歷代君子身上都頗為明顯地體現出三大特質: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以仁義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互助理念和社會關愛思想,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修身要求和向善追求。這三大特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等,完全可以對接、互鑒和貫通。>>>

從領導干部到 “士君子”
孔子塑造的“士君子”,是指有德行的讀書人。漢武帝后,以學養成的士君子開始進入政府。此后兩千多年,中國社會的領導者、組織者就是“士君子”。這樣的文化血脈延續至今就是人們對于官德的呼喚。習近平要求黨員干部修身尚德,成為核心價值觀的表率,指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就是當代“士君子”的修煉途徑。
從文化宣傳工作者到“文君子”
古人有“文君子”是指從藝的君子之道,延續到今天就是要求文化工作者踐行核心價值觀。文化工作者如果放棄了價值自覺,遺忘了社會責任,將助長全社會價值觀的迷失,習近平總書記的故友、河北作家賈大山說他寫小說,是要為“這個浮躁的社會,增添一點清涼”。用清涼祛浮躁,為自己定調,也為社會定心,就是當代“文君子”。
從商人到“商君子”
古人有“商君子”是指從商的君子之道。商人能否做到公正、誠信,關系到整個社會經濟能否有序運行。市場經濟條件下,喚醒企業家群體的文化自覺、道德自覺,打造“商君子”群體很有必要。
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的有文化、有資本的中產階級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在他們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需要找到一個易于認可的概念,“君子”本身是傾向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稱謂,易于為這個人群所接受。君子文化本身所飽蘊的家國情懷、講究修身養性和注重人生品位等內涵,也對他們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實現因勢利導和價值引領的作用。>>> |

“君子”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強調以己立人。如果當今中國各階層都能大行君子之風,那么整個社會就會“平和”起來。
君子風起 化解權與錢的矛盾
權錢矛盾,公私矛盾成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悖論,如何緩解這個悖論?君子之德就是要在資本和權利結合中實現自我約束。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諄諄告誡,修齊治平、治國安民的政治理想,與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相契相合。黨的各級干部不妨從傳統的“君子之德”中汲取豐富營養,念好權力運行的“緊箍咒”,獲得精神鼓舞的正能量,培養浩然正氣。 >>>

君子風起 吹散焦慮暴戾陰霾
我們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產生了相當程度的社會暴戾之氣,加之信息媒介的廣泛傳播及少數人的別有用心、借題發揮,社會人心浮躁的現象有愈演愈烈的傾向。錙銖必較、唇槍舌劍、惡語相向、劍拔弩張的事例充斥報端,是非不分、道德淪喪、報復社會乃至濫殺無辜的惡劣行徑屢見不鮮。社會呼喚具有仁、智、勇三德的君子來弘揚正氣、匡扶社會。古代士君子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鼓舞著當代社會的有識之士。>>> |

面對市場經濟浪潮席卷社會生活每個角落,導致一些人信仰缺失、價值迷失、道德失范等諸病連發的狀況,我們不妨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大興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風、大行君子之道,讓君子文化這劑傳統良方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項構筑我們精神家園的宏大工程中,發揮補氣固本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