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從大唐穿越而來的那條時光隧道…
公元8世紀·石渚湖邊長沙窯
大唐開元盛世之后有安史之亂
北人南遷,岳州窯后遂有長沙窯
在湘江之濱的潭州石渚湖邊,丘陵起伏的古城村中
常年煙火沖天,人車喧嚷——
一道道龍窯依坡雄起,山柴塞進窯內,瓷器堆積如山
我長沙窯窯火正熾。
這個世界釉下彩的創燒地,開創了陶瓷業的一個偉大時代
公元8世紀·焰紅湘浦口
那個曾給大唐皇上獻詩三百首的來自澧州的李文山
面對此景思如泉涌,一揮而就《石渚》
就這樣成了史上記載我長沙窯第一人: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
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
回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
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
公元9世紀·繁花似錦釉下彩
長沙窯,大唐文化的奇葩一朵
靠的就是——繁花似錦釉下彩
中華陶瓷史上,在青瓷、白瓷之后
我長沙窯成為唯一的彩瓷窯口
沖天窯火燒出了持續兩百年的創新傳奇——
傳奇一:創造發展釉下彩,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繪傳奇
二:始創高溫銅紅釉,彩瓷史上開先河的創舉傳奇
三:開創模印貼花術,陶泥模印花紋施以彩釉傳奇
四:湖湘唐詩的寶庫,大唐詩意在彩瓷上縱橫……
公元9世紀·“世界瓷器工廠”
北方戰亂,海運漸興
長沙窯由湘江經廣州、寧波通往亞非的海上“陶瓷之路”打通
那就是傳說中的海上“絲綢之路”
長沙窯、越窯、邢窯成為唐代三大出口瓷窯
我長沙窯成了瓷器生產的“世界工廠”、“中華外銷第一窯”
幾乎有唐代外銷瓷出土的地方都有長沙窯
公元9世紀·一艘單桅帆船
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
載著5萬多件中國瓷器的單桅商船從廣州開來
它要往西亞、北非去
印尼附近的勿里洞島外海,一塊黑色大礁巖
成了一個黑暗災難的目擊者
船沉了……
公元1956年·長沙窯重見天日
這一年,長沙窯遺址重見天日
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從銅官鎮至石渚湖,沿湘江東岸十里河濱
發現唐代燒窯遺址19處,面積最小的300多平方米,最大的萬余平方米
堆積厚度最薄為0.4米,最厚約4米。
公元1988年·“國色天香湘妹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考古學家周世榮研究一輩子古陶瓷
他說:長沙窯就“像一位絢麗多彩、才華橫溢、國色天香的湘妹子”
公元1998年·“黑石”號歸來
一個德國水泥廠的老板,來到印尼附近海里尋找寶貝
在勿里洞島外海一塊黑色大礁巖附近,他發現了一條獨桅帆船
沉船的年代被確認為9世紀上半葉
“黑石”號講述了一個隱沒已久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這條船上有5.6萬多件長沙窯
一個刻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記”銘文的瓷碗
揭開了“黑石號”器物身份之謎
“草市”是指唐代因當地的某種特產而興建的交易市場
“盂子”是這件器物的名稱
“湖南道”是當時的行政機構
“石渚”是當時長沙窯的燒制點——今望城區銅官石渚湖
公元2011年·文化遺產
長沙窯陶瓷燒制技藝
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實,長沙窯陶瓷燒制技藝的形成源遠流長
據《監略妥注》載:“舜陶于河濱,而器不苦窳”
舜帝之時,就帶領先民在湘江一帶開始了制陶之業
公元2012年·南青北白長沙彩
中國陶瓷學會及中國美術史研究專家在長沙研討
對長沙窯進行了重新定位
首次提出并肯定了“南青北白長沙彩”
長沙窯、浙江越窯、河北邢窯是唐代并駕齊驅的三大民窯
看,他們我長沙窯的評價:“長沙窯是漢文化向外擴張的里程碑,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這就是千年長沙窯的故事但有關它的故事還在繼續千年窯火不會熄滅今天的長沙窯,又煥發青春,正在再創輝煌。
【長沙窯簡史】
長沙窯始創于唐“安史之亂”后,鼎盛于中晚唐時期,五代以后,漸趨衰落,前后經歷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齊名的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早在東漢時期,岳州窯的早期青瓷就已向長沙窯區擴展!鞍彩分畞y”后,由于北方陸地交通不暢,海上運輸逐漸興盛起來,這極大的促進了長沙窯陶瓷產品的外銷,形成一條由湘江經廣州、寧波通往亞洲各地及東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