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散文學會在河北承德舉行第七屆冰心散文獎頒獎典禮,湖南4位作家摘取了“冰心散文獎”(中國散文界的最高獎項)。他們是衡陽甘建華(長篇散文《冷湖那個地方》)、石門張天夫(散文集《天不在意》)、瀏陽彭曉玲(散文集《蒼茫瀟湘》)和懷化申瑞瑾(《云端上的溆浦花瑤》)。 冰心散文獎是根據著名文學家冰心先生的遺愿于2000年創立的,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分量相當,都是我國文學界的最高獎項,先后曾有賈平凹、肖復興、趙麗宏、鐵凝等百余位作家獲此殊榮。據了解,本屆冰心散文獎共有30部散文集、42個單篇散文及3篇散文理論折桂,獲獎者有張抗抗、何申等名家力作。 獲獎的名家名作
《冷湖那個地方》既是一部個人視角的柴達木盆地開發史,也是一部青海高原西部地區的人文史,還是一部湘籍青年作家成長經歷的心靈史。作者甘建華對那遙遠異地的往昔、當下和將來,都有著精準的理解與獨到的分析,對1954年以后父輩艱難奮斗歲月的回顧,以及隨之相伴相生文化活動的檢閱,成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他以親歷者或第一手采訪資料講述的那些精彩故事,隱含著太多的眼淚與歡笑,是我們之前很少見過或聽過的。優美的文筆,鮮活的語言,傳神的敘事,曉暢的文風,再加上專業深度,博雜學識,家國情懷,宏闊眼光,也許是這本書受到青海高原及其之外的讀者喜愛的原因。
作者:甘建華,生于1963年,筆名牧夫、瀟湘雁等,室名晴好居,湖南衡陽人。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衡陽市湖湘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衡陽日報社首席記者、高級編輯,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客座教授,南華大學衡湘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湖南尚美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爾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出版專著《西部之西》、《天下好人》、《鐵血之劍》、《中國醫療糾紛備忘錄》、《江湖游醫》、《藍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著有《衡陽往事》、《南岳筆記》、《辛卯紀事》、《生活在美的時代》等。 作為湖湘新一代儒商,成功策劃推出了“喜歡衡陽的100個理由”、“影響衡陽市民生活100品牌”、“湖湘文化名人衡陽100人”等大型主題調查評選活動。《天不在意》共收入張天夫先生多年來的散文作品近五十篇。這些散文是作者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有感而發。多是寫的自身的人生經歷,卻融大情大理大思于筆端,思索的是人生、歷史和社會現象,心系的是國家、民族、社會、歷史的興衰,有很強的批判性、哲理性、政論性。這些散文題材廣泛,形式新穎,用筆獨到,議論縱橫,境界博大,可讀性強。 《天不在意》以“大情、大理、大美”為創作基調,以眼前所見之景或日常生活為基點,用豐富的想象力發現平常事物中所蘊含的“大情、大理、大美”,具有較好的啟發意義。 《天不在意》作者張天夫先生長期從事茶、禪、石文化的研究推廣,本身亦是醉心其中的人,使作者的作品具有了茶、禪、石的“靜”的文化內涵,既是從內心讓讀者體悟的好作品,亦是較好的禪意散文。 張天夫,1953年出生于石門縣磨市鎮集鎮,湖湘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南大學研究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賞石協會會員、第七屆政協石門縣委員會副主席。出版有詩集《天空未種》,散文集《天不在意》等多部作品。散文獲第六屆全國冰心散文獎。 湖南省作家協會《文學界》雜志2008年上半年增刊推出《張天夫專輯》,2009年第四期《詩刊》一口氣發表了《石門賦》、《奇石賦》、《品茗賦》、《茶禪賦》“天夫四賦”,轟動全國辭賦界。創作了《大地賦》、《迎春賦》、《大愛賦》、《稅賦》、《母校賦》、《和風樓賦》、《常德報業賦》、《湘江賦》等“天夫系列賦”,《大愛賦》和《奇石賦》入選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職語文》教材。散文《謁海瑞墓》,被安徽省教育出版社《臨門一腳,決勝高考》一書選作2009年高考語文復習賞析題。散文力作《井》,2007年入選由中國散文學會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散文精選》一書,登上中國散文界的最高殿堂。2014年5月,張天夫的散文《禪無思》獲中國散文學會第六屆冰心散文獎。
《蒼茫瀟湘》是2014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曉玲。 是一部以文學之筆繪制湘楚之地文化人物的組圖畫卷。三湘四水靈動多彩,人文湖南惟楚有才,這里孕育偉人高士,滋養文脈經魁。展現在 本書中的眾多文化人物,均是作家彭曉玲以禮敬之心,厚殷情愫,傳神筆觸,精心塑造的系列群像。作家著力于穿越千百年歷史煙塵,發掘人物生平故事內外的偶然 與必然,傳遞特定地域之中觀念文化的獨特風貌和精神傳統的深層礦蘊,史料與認知價值兼具,思智與文采雙顯。這是一本需要潛心靜讀,又能引人入勝的歷史文化 散文佳作。
彭曉玲,瀏陽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魯迅文學院十四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文學湘軍三才女之一,湖南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長沙市作協理事。1999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小說。 作品散見于《文藝報》《文學報》 《人民日報》《散文》《長城》《清明》《散文百家》《山花》等知名報刊,在多家報刊推出個人專輯、專欄。出版散文集《紅石頭的舞蹈》、《掛在城市上空的憂傷》、《蒼茫瀟湘》,散文特寫集《民歌婉轉潤瀏陽》、短小說集《誰來疼惜你》,與人合著報告文學集《紅色瀏陽》。著名作家、《散文百家》主編賈興安曾稱其“以清澈、明麗、細膩和詩意的敘述,為散文注入了新鮮的文學元素”!肚帻垬蛏系母杪暋2016年1月14日新刊發于長沙晚報橘洲副刊,其他篇章《咖啡時光》《飛鴻何處》《微雨芙蓉樓》《廟山塢,與黃公望相望》都是近年在橘洲副刊陸續見報的人文性靈之作。
《云端上的溆浦花瑤》是湖南懷化70后美女作家申瑞瑾發在《散文百家》第六期的地域散文,她以走訪調查的角度,向我們講述了她親歷的幾個花瑤村寨的人文現狀。 花瑤是瑤族的分支,因服飾綺麗多姿而得名。申瑞瑾給我們呈現的,是她的家鄉溆浦縣鹽井花瑤、蘆茅坪花瑤、山背花瑤幾個花瑤村寨的自然特征、族譜根脈、風俗習性和文化共性!盎ì幦瞬粌H能歌善舞,婦女更人人擁有一手挑花絕活;ì幪艋o需模具,只需一雙慧眼和巧手,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古老傳說均能變為她們心上所想手上所挑!睙o論從女人還是作家的視覺,行走在如此溫婉的風情里,看著或密集或稀疏地掛在大山上的云端里的一座座瑤寨,都是一種心靈的行走和穿越。在這樣的一次行走調查中,她也讀懂了花瑤人的心事,“云端上的花瑤,將不再是寂寂無聞的山民,外面的人走進來了,他們,也將走出大山!边@是一個作家對花瑤和花瑤人既理性客觀又人性柔情的洞悉和探訪。 申瑞瑾,筆名亦藍,70后。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懷化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