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化廳、省委網信辦、省文物局聯合舉行2016年文化遺產日活動新聞發布會。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發布相關新聞。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張帆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湖南省委網信辦副主任伍賢運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姚偉紅主持。 紅網長沙6月2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湯紅輝 實習生 黃鑫)想不想品嘗侗族的千人合攏宴?6月11日是2016年中國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湖南將于當天正式啟動“湖湘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并首次引入“互聯網+”概念,想要報名參加包括品嘗合攏宴等活動的市民,都可以通過網上報名實現。今日,湖南省文化廳、省委網信辦、省文物局聯合舉行2016年文化遺產日活動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上述信息。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發布相關新聞,省文化廳副廳長張帆,省委網信辦副主任伍賢運等領導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姚偉紅主持。 打造一個“全民非遺樂園” “湖湘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以“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為主題,將開展“歡樂之夜——全民體驗非遺游園會”“創意之秀——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薪火之傳——傳統戲曲傳承展演”“文物之活——傳播文物價值、踐行園區保護理念”四大板塊活動。 陳遠平介紹,在“歡樂之夜——全民體驗非遺游園會”板塊,湖湘文化遺產月期間將在省文化館打造一個“全民非遺樂園”。11日晚,市民可以在現場親身體驗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攔門酒、苗族鼓舞、城步吊龍、侗族蘆笙、新化山歌、常德絲弦等非遺項目,甚至可以現場品嘗侗族的千人合攏宴,和少數民族的朋友一道跳起土家族擺手舞。 在“創意之秀——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板塊,湖南省文化館的藝術長廊將舉行“湖南非遺織繡藝術展”,展出湘繡、土家族織錦、侗錦織造技藝、花瑤挑花、土家刺繡、大布江拼布繡等非遺作品,各個項目的傳承人也會來到現場,展示、傳授相關技藝;16日晚,還將重點在湖南音樂廳打造一臺非遺創意T臺秀,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別樣風情。 在“薪火之傳——傳統戲曲傳承展演”板塊,將重點圍繞傳統戲劇當中“傳”與“承”的關系,主打湖南八大傳統戲劇集中展演、傳統戲劇進校園、戲劇動漫進校園、尋找小小戲劇傳承人四個子活動。 在“文物之活——傳播文物價值、踐行園區保護理念”板塊,將于6月6日在紅網演播廳舉行“講文物故事 知家鄉歷史”——首屆湖南文物價值解讀與傳播大賽啟動儀式,大賽為期半年,面向廣大民眾,對全省各級已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征集優秀的解說詞。 “千人合攏宴”與“互聯網+” “此次活動時代特色更加突出”,陳遠平認為。 他介紹說,所有活動版塊均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首次引入了網上展示、網上報名、二維碼入場券、微信直播等技術,使此次活動更有傳播力和影響力。只要關注“文化湖南”和“湖南非遺”的微信公眾號,擁有一臺智能手機和暢通的網絡,就能將“湖湘文化遺產月”的相關信息一網打盡。通過互聯網,“文化遺產”真正和現代生活實現了無縫對接。 比如,“千人合攏宴”將首次使用“互聯網+”概念。所有想要品嘗美食、體驗非遺的市民,都可通過“湖南非遺”的微信平臺線上報名,在線上參與“非遺問卷”答題后,前500名在線正確回答相關問題并將文章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的,即可贏取二維碼入場券,獲得入席資格。 湖南省是個文化遺產資源大省,文物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都很豐富。目前,全省已查明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2306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18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62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處。國家大遺址7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23處,中國傳統村落91處。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34家,登錄在冊國有館藏可移動文物100余萬件(套)。同時,湖南省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3個;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18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6人;省級非遺保護項目202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4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