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勢低洼,熊坑村民曾飽受洪水肆虐之苦,在外經商的熊水華、熊水生、熊九仔、熊習生四兄弟捐資3600余萬元,為熊坑村村民新建連體別墅72幢,并于2013年底基本竣工。2月28日,春天的暖陽里,幾名熊坑村村民在晾曬鹽菜。
2014年末,中新網曾刊發《江西熊坑村四兄弟捐3600萬建72套別墅贈鄉親》一文,受到廣泛關注。2016年2月28日,時隔兩年,中新社記者再次探訪被譽為“忠孝節義熊坑里,錦繡江南第一村”的熊坑村,感受當地村民的幸福生活。
村民家窗明幾凈,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女主人告訴記者,3層半的聯排別墅共有200多個平米,她家內部裝修花了20多萬。
在熊坑村所在的水北鎮,企業家熱衷公益報效桑梓的現象蔚然成風,被當地稱作“水北現象”,“新鄉賢”文化效應。水北鎮黨委書記謝雪剛28日告訴記者,“這和‘精工水北、信義天下’的傳統水北精神分不開!贝汗潉傔^,熊坑村家家戶戶張貼著喜慶的春聯,掛著大紅色的燈籠。
在水北鎮,企業家熱衷公益報效桑梓的現象蔚然成風,被當地稱作“水北現象”。圖為村民在籃球場休閑運動。
2013年,伍塘村委11位在外創業的企業家共同出資260萬元,成立居家養老基金,用基金的收益維持“頤養之家”的日常開支!邦U養之家”墻上掛著一周菜譜和食譜,葷素搭配、有干有稀,很適合老人的飲食需求,留守老人可免費在此用餐。
在熊坑村,健康娛樂設施齊全。新村建成3年來,除個別在外工作的村民,全村九成多的聯排別墅已經完成內部裝修。
據不完全統計,水北商會成立3年多來,會員已累計捐資7000多萬元,助力家鄉建設。商會捐資建立“水北農村居家養老基金會”,成立了27個頤養之家,對全鎮近400名75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實行免費用餐,并幫助解決醫療費用。熊坑村“頤養之家”的蔬菜園,綠色無公害,吃得放心。
水北鎮伍塘村黨總支部書記鄒春生告訴記者,“如今村里應該說已經提前實現了全員‘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