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沒有一條江有汨羅江那么美!多少回,我在夢里回到家鄉!边B日來,電視連續劇《羋月傳》中主人公羋月的一聲深情嘆惋總在記者耳際回響。她的故鄉究竟在哪里?

羅子國城墻遺址。宋政軍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彭仁滿
“天底下,沒有一條江有汨羅江那么美!多少回,我在夢里回到家鄉!边B日來,電視連續劇《羋月傳》中主人公羋月的一聲深情嘆惋總在記者耳際回響。她的故鄉究竟在哪里?
有人說是汨羅市,有人說是屈原管理區,有人說是平江縣,也有人說是湘陰縣。屈學家劉石林堅持道:“很可能就是春秋時期的羅子國!
羅子國又在哪里呢?劉石林稱,羅子國被楚國滅了,遺址就在屈原管理區河市鎮古羅城村。
20多年前的桑蠶場
2月22日,記者和劉石林等人再次探訪了羅子國遺址。
羅子國遺址西臨屈(原)汨(羅)公路,東距汨羅城區4公里,西至湘江推山咀碼頭16公里,西北距南陽里的屈原故居遺址2公里,距玉笥山商周遺址約4公里。這里地勢平坦,汨羅江縈繞其旁,構成一個小小的三角洲。
20多年前,這里是屈原農場桑蠶場,現在尚可看到里面滿是低矮的樹林,很多是桑樹;其間散落幾十間平房,最高的是南向的一排兩層樓房,但人去樓空。
春風春雨中,凝望豎立在古羅城村東頭這塊刻有“古羅子國遺址”的石碑,舉目汨羅江和屈原大地,眾人思緒悠遠而又一片迷蒙。國都深埋在地下,眼前所見空白得像長空中的云朵,只有幾只飛鳥掠過。

羅子國與楚國同祖,捕鳥而王
關于羅子國,劉石林給記者放了一部“電影”——
羅子國,又稱羅國,《路史》說羅本姓熊,是羋姓的分支。荊楚的先祖季連,始姓羋,系祝融氏吳回之孫。羅國人善張羅網捕鳥雀,傳說發源于羅地(今湖北羅田)的羅部落,為吳回之孫陸終第六子季連所創,是羋部落穴熊的一個分支,與楚國同祖。商朝中葉西遷至今甘肅正寧縣,因參加周武王滅商的戰爭有功,被封為子爵,成為周的屬國。后遷宜城(今湖北宜城),繼而遷到楚都丹陽附近的枝江(今湖北江陵附近)。
楚文王時楚由丹陽遷都于郢,滅羅國,將其遺民遷徙到今湖南湘陰縣、汨羅市和屈原管理區一帶!稘h書·地理志》載“長沙國羅縣”,《路史·國名紀丙》云:“今潭之湘陰東北六十里有羅故城,秦之羅縣,梁為羅州!眲⑹纸榻B,有兩首同名《古羅城》的清代詩歌述說了這片羅子國城遺址。周韞祥詩曰:“匹馬南來汨水頭,古羅城郭慘蕭颼。千尋老樹埋荒谷,一抹青山界古丘。長樂鐘殘啼鳥散,壞垣云斷老猿愁。湘中剩有張王廟,斜日靈旗冷暮秋!毙熘娫唬骸按呵锪_子國,土城峙江滸。高可二丈余,圍丕三里許。按位關四門,兩山蹲如虎。城中墾熟田,掌平無隙土。傳聞風雨夜,隱隱鳴金鼓。往往田之中,耕獲甌鼎古。年年山鳥啼,歲歲山花吐。屈指胙土已歷千余年, 而今誰是山鳥山花主?”
羅國——羅縣——湘陰(今屈原農場、汨羅市),這就是羅子國的前世今生嗎?
歷史,在公元前690年定格:羅網破,鳥雀散。羅國族人不得不流亡各地,融入當地部落而求生存,遺民以國為姓,汨羅江成了一個小國的休止符,也成了全球3600萬羅氏后裔的重要發源地。
460多年后,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此沉江,一個偉大詩魂升騰,宣告了羅子國的兄弟楚國的滅亡。

掩埋在厚土中的國寶
“羅子國是當時汨羅江流域方圓5000平方公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曾經寫作、生活過的地方,是湖南歷史上最早有記錄的藩國,是研究楚國歷史、湖湘文化的重要歷史平臺!眳^文廣新局局長曹馳飛告訴記者,1957年,省博物館曾在古羅城村考古,現場調查、考古鉆探及試掘結果表明,羅子國城遺址布局為坐東朝西、以東為上,整體略呈長方形,總面積約25公頃,共發現遺跡現象94處,其中城門4處、河道3處、道路2處、房址24座、方形或長方形坑2座、不規則的灰坑55座。出土陶器的質地、器型、飾紋的風格與長沙楚墓中的陶器風格基本一致,城址的時代當屬春秋戰國時期。該遺址是目前所知研究羅子國歷史唯一的實物資料。
2013年,羅子國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原管理區區委書記邱虹對記者說:“羅子國遺址是屈原管理區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將成為青少年學習歷史的校外課堂。羅子國城址特有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也將成為湘江下游地區歷史文化生態旅游中最熱的亮點。保護好這一文化遺產,對研究楚文化、湖湘文化、屈原文化等,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遺址城墻東西長490米、南北寬400米。東北城郭保存較好,墻基寬14米、殘高約3米。當年它是以黃土分層夯筑而成的,城內西南部有長25米、寬7米的土臺。羅子國城遺址地層堆積大致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為耕土層,土質疏松,土色雜亂,內含有植物腐朽物、殘破磚瓦、殘瓷片等遺物;第二層為擾亂層,黃褐色黏土,土質疏松,土色雜亂,含有草根、瓷片等遺物;第三層為文化層,即東周春秋時期遺跡層,發現有房基、灰坑、窖穴和河道等。城址東面出土有灰陶繩紋鬲、豆、罐、缽及一些繩紋硬胎陶片。
徜徉護城河,記者發現,南、北、西三面護城河均保存甚好,現存遺跡寬約5至10米,水深最淺處超過3米。河中長滿水生植物,河堤內外荒草萋萋、雜樹成林,但掩不住歷史的骨骼。
“斷魂千里,明月照荒丘”
“羅子國,這個商、周時期的王國,不知什么原由,在古代史料中一片空白。讓我們無法深入其中,想追尋它的腳步、它的風采,只能是望洋興嘆!痹娙四细柰蝗挥挠牡貒@道。站在羅子國遺址之上,滿目是空曠的稻田,那些稻梗在風中訴說著一段隱藏在這片土地3000多年來不見天日的歷史。
這片土地,曾是湘陰縣汨羅江、湘江的灘涂,1958年被湘陰縣東塘公社、汨羅公社(今汨羅市汨羅鎮)等地干群圍墾農場后成了良田,上世紀90年代后這兒是一片桑園,現在又恢復為稻田!罢l道英靈安在?空惆悵霸業東流,想必是,斷魂千里,明月照荒丘!庇浾呦肫疬@詩句,好像看到洪水過后的荒丘,退水后牛群和鳥類在這兒生息的場景,誰會想到曾有一個王國在此建都?
一個捕鳥而王的國度消亡了,而飛鳥還在空中翱翔。
更多湖湘文化請關注湘黔門戶《盛世湘黔網》www.masseyubb.com和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