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文化和創意產業創下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成績:全省文創產業增加值約1714.12億元,占GDP比重5.9%,同比增長13.2%,保持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的高速增長,第三年進入全國文化產業發展十強。
湖南文化產業緣何得以異軍突起,逆勢上揚?1月22日,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金鳶接受專訪,用七大關鍵詞對全省文創企業的發展進行了詳細解讀。 關鍵詞: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解讀:2015年,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實現了數個全國首創,包括省管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建立兩個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 楊金鳶稱,正如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文雄說的,進一步激發文化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打造湖南文化產業發展升級版,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這“關鍵一招’”。 關鍵詞:優化管理出效益 解讀:2015年,著眼于提升發展效益,全省優化管理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加快構建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包括優化省管國有文化資源配置、出臺《湖南省省管國有文化企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 經過重組,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三大媒體集團規模更加壯大、定位更加清晰、優勢更加明顯,為集約化、規;、現代化經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湖南日報社獲評“中國品牌媒體黨報品牌10強”;湖南廣播電視臺連續5年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亞洲品牌500強》,湖南衛視2015年全年創收101.8億元,是首個單頻道創收突破百億的省級衛視;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2015年實現匯總口徑營業收入超過185億元,利潤超過18億元,列2015年全球出版企業第七位。 關鍵詞:加強傳統文化保護開發 解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這是湖南文化的特色。于是,湖南鼓勵各地利用當地的自然稟賦、人文景觀、傳統手工技藝等資源,從戰略上指導,政策上支持,金融上助推,下大力氣發展縣域文化產業。 包括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資金專項,扶持湘西苗繡、土家織錦、益陽油紙傘、洞口墨晶石雕等一大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產業,形成品牌。 關鍵詞:“文化+”思維融合發展 解讀:2015年推進文化與旅游、金融、科技、體育、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 12條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推出首批12個湖湘風情文化旅游小鎮;電廣傳媒與阿里巴巴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家庭娛樂信息生態圈;“湖南省文化產業與金融業合作對接會”,200多家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參加,簽約合作金額達207.8億元。目前全省上市文化企業有5家,中廣天擇、華聲在線、體壇傳媒、華凱文化創意等一批企業進入證監會審批流程。 用“文化+體育”模式,打造了“體育-文化-健康-食品”于一體的發展體系。 文化與農業融合也有了新思路,常德桃源縣的“楓林花!毙纬商厣,成為重要的文化旅游區。 關鍵詞:“互聯網+”出新業態 解讀:2015年,湖南文化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上,出臺《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支持“新湖南”、“時刻”、芒果TV等新媒體平臺做大做強,其中“時刻”客戶端被國信辦列入全國五家重點客戶端;芒果TV點播量居全國前6。紅網、拓維信息、中清龍圖、四海通達等一批企業入選省級移動互聯網重點企業。 構建互聯網+文化的創客新業態。對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互聯網+”行動計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批優秀的創意創客平臺。 關鍵詞:打造文化市場要素平臺 解讀:打造一批重點活動,連續舉辦五屆長沙(國際)動漫游戲展和中國原創手機動漫游戲大賽,初步形成橘洲音樂節、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節、吉首鼓文化節、麥咭音樂節等一批文化品牌節會。 同時探索文化產權交易,首批27家文化企業在聯合利國文化產權交易所掛牌。健全產業園區管理機制,制定出臺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評選辦法,全省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達12個。 關鍵詞:提高文化開放廣度和深度 解讀:2015年,湖南著眼于擴大湖湘文化影響力,我們提高文化開放水平,促進文化“走出去”和文化產品賣出去,擴大對外文化貿易的總量與質量,推動湖南文化走向世界。 政策上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了對外文化貿易的支持力度。 “湖南文化走進聯合國”活動將湖湘文化帶到聯合國總部,實現湖南與世界、湖南文化與世界文明的一次“零距離”親密接觸。 湘瓷、湘繡、湘書、湘茶、湘影等傳統文化產品走向海外,拓展“湘”字號文化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 山貓卡通利用動漫品牌累計實現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湖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利用“芒果”品牌在亞歐美的國家和地區落地,用戶超500萬;中南傳媒登陸蘇丹等非洲文化教育市場。 掃一掃,關注盛世湘黔微信號,湘黔網事全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