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愚公”鄧迎香: 我雖然搬不動這座大山但一定要鑿出條致富路 鄧迎香(中立者)和村民一起修隧道 鄧迎香在精心管護鐵皮石斛苗甫 1月4日,在麻懷隧道口,羅甸縣扶貧隊員聽鄧迎香介紹鑿路脫貧情況 2016年元旦節剛過,羅甸縣舉行2016脫貧攻堅首戰扶貧隊員出征儀式,285名扶貧工作隊員、歷練大學生和特崗扶貧員開進該縣脫貧攻堅主戰場。記者當天跟著大家來到沫陽鎮麻懷村,遠遠就看到一個隧道口,該縣的干部就指著一名婦女介紹:“這個隧道,就是我們的鄧迎香主任帶著大家歷經13個年頭打通的!” 在羅甸,說起鄧迎香,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從1999年開始,帶領當地群眾一起,連跪帶爬,一捧一捧的將砂石送出隧道,一錘一鎬將大山開鑿,終于打出一條可以通行汽車的致富路來。 一個人鑿山打隧道,村民被感動跟著她一起干 初見鄧迎香,這名1972年9月出生的婦女說話鏗鏘有力。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看得出,她的眼神很堅定。 1990年,鄧迎香從當時董當鄉高峰村嫁到當時的董架鄉(2014年并入沫陽鎮),和麻懷村翁井組的袁端林結了婚。當她坐在袁端林牽來的馬匹上,繞來繞去看著巍峨群山時,有些忐忑。 當時的麻懷村,家家戶戶都還用煤油燈照明!爱敃r想,既然來了,就安心下來,靠山吃山吧!编囉阏f,可麻懷的山上石頭太多又太硬,少有的幾塊土地也只是集中在山間腹地里。 羅甸縣氣候相對省內其他地方熱,該村群眾每天清早摘來新鮮水靈的蔬菜,汗流浹背、馬不停蹄地送到鎮上集市時,已經快下午了,新鮮的蔬菜早就變成了干癟的“熏葉”。要賣豬、賣羊,也只能在家中宰割好,再用馬匹馱到集市上去賣。 這些在鄧迎香眼里,倒是可以克服,可是孩子讀書,就不是那樣簡單了!霸缟纤奈妩c鐘就起床,晚上八九點鐘才到家! 1999年,羅甸縣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從麻懷村到董架鄉政府有7公里。然而因為大山的阻隔,拉電線成了難題。 當時的村主任李德龍提出挖隧道的設想。村里面請來交通部門技術人員勘察、踩點,大家意外發現“廣山坡”半山腰上有一個40多米溶洞,溶洞北端剛好連接著麻懷村。村民們協商以溶洞為突破口,挖一條通往麻懷村的隧道。 村組干部帶領麻懷村民,從山的兩側順著溶洞水流方向,一鋤一鏟開鑿。雖然隧道打通了,但是只能通過一個人艱難通行。村里面拉進了電桿用上了高壓電,但是隧道不通車還是阻礙著全村的發展。 于是,鄧迎香決定發起村子的群眾一起修路。她首先想到打通隧道是修通這條路的前提,于是她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當時的村干部!耙_隧道走大貨車?想到哪里去了!”當時的村干部聽到鄧迎香的想法,馬上不停搖頭表示不支持。 “我搬不動這座大山,我也要鑿出一條路來!一條致富的路!”堅定的鄧迎香丟下這句話就走了。從那天以后,她一個人帶著大錘、鋼釬、鋤頭,來到隧道口自己打鑿。雖然工程進度比她想象的要慢得多,困難也要大得多,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 她的執著和堅毅,感動了村干部,得到了群眾的肯定,逐漸有人前來參與打隧道。半年過后,麻懷村有27戶村民先后參加進來,當初鄧迎香一個人干的工程,已經成了火熱朝天的工地。 鑿通隧道,她喜極而泣 鄧迎香給大家分工,分組做三班倒,日夜不停進行施工。在她的號召下,困難的村民還集資購買大錘、鋤頭、蠟燭、煤油等工具,全心全力干下去。由于隧道狹窄,施工的村民只能緊挨著匍匐進洞,用鋼釬、鐵錘一點點掘土刨石,再用雙手如接力般將泥石一捧一捧傳遞出去。 2008年,鄧迎香擔任了村里的計生專干,當時的董架鄉領導在得知鄧迎香帶頭挖隧道的事跡后,在資金、物資和精神上都給予極大的支持和鼓勵,鄧迎香信心培增。此后,在修隧道期間,羅甸縣委、縣政府先后派出交通、扶貧、農業等部門對鄧迎香進行指導與支持,羅甸縣直各部門先后協調解決工具、炸藥等需求物資。 為了解決挖隧道的資金問題,鄧迎香決定到縣里去找相關部門的幫助。通過她的努力,共得到該縣直部門、社會各界以及家鄉親人的資金支持7萬多元,她的女兒女婿也捐款1萬多元,還得到水泥80余噸,加快了開鑿的速度。 2011年夏天,該隧道修通后,由于內壁石頭松動、地面泥水不斷,導致通行不便。羅甸縣委、縣政府知道此事,立即派出該縣交通局對隧道進行修復加固,硬化路面。 2011年8月15日,216米隧道及連接洞口的水泥硬化道路全部完工,隧道得以順利通車。16日,該村舉行了通車典禮,鄧迎香終于等到了這一天,她喜極而泣,在這條長達216米、寬度3.9-5米、高3.5-5米的隧道里,她來來回回走了很多遍。 通車不久,羅甸縣委、縣政府又派出有關部門安裝照明電燈。 “隧道挖通了,心情好起來了,天地也變寬了!”眼前的鄧迎香說,隧道通車后,她和村民外出學習技術和找創業的路子!梆B雞、養豬、種鐵皮石斛,一天比一天有信心!” 公路直達村里面,很多回家過年的小伙姑娘都買了摩托車代步,連那些在外地打工七八年不回家的人,也回來了。僅僅通車后的一年時間,麻懷村平均每兩戶人家就有一輛摩托車。 2012年,鄧迎香又帶領群眾實施翁井組公路一事一議工程,全寨群眾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將從冊山公路接麻懷村委的公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 2013年10月17日,是鄧迎香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頒獎大會上,她榮獲我國扶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 “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感動獎”。 2014年3月,鄧迎香又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獎章標兵。 2014年至2015年,麻懷村籌集資金20余萬元,建起停車場、運動場等公共設施。 目前,該村種植了鐵皮石斛、巖黃蓮,散養生態雞。今年初,羅甸縣委有關領導又帶領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麻懷村進行調研。根據村民發展意愿,結合村情實際,該縣要求對該村致富產業進行科學規劃,明確立足于山村特色抓好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化等項目進行規劃,為麻懷村量身定做一套致富奔小康的實施方案。 羅甸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郭其昌說,如今麻懷村種出的藥材與外地商家簽了包銷協議,村里還開起農村淘寶店;實施農村改廁項目后,家家戶戶已經干凈整潔,過去那種臟亂差的景象已經大大改變。郭其昌告訴記者,該村八成以上的人家都住進了新房,“隧道沒鑿通之前,這個村的年人均收入才700塊左右,現在已經達到年人均純收入五六千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