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黔南州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基場平寨的普通農民陳珍安,在他的土房里等待他的第二個學生到來,學生將專門向他學習水族銀飾工藝。據說這個學生是位研究生,而他的上一個學生是博士生。 成為清華客座教授 1962年出生的陳珍安,在基場村讀完初中后,開始與父親學祖傳手藝銀飾制作,成為第四代傳承人。他說從未想過靠這手藝飛高枝。 1999年,村里來了一位長頭發戴帽子的時髦人。他到村里每家每戶查看銀飾制作,在村里呆了一個多月后,他找到陳珍安。 “你隨我去大學教書,我給你工資!边@時陳珍安才知道,原來他是北京服裝學院工藝美術系教授唐緒祥。 在北京服裝學院工藝美術系任教三年,陳珍安教研究生制作銀飾工藝,讓學生們懂得水族的民族美源于生活細節。 2007年,唐緒祥教授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陳珍安也一同來到清華美院參與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的工作,并做了四個月的客座教授。不久,他又來到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特種工藝系擔任客座教授直到現在。 去年,陳珍安的家里來了一位博士生,這個學生為了深入學習水族銀飾工藝,在他的家里吃住一年。而今年,又有一位學生給陳珍安打電話,說要到他的家里學習,“課堂上內容粗泛,到家里學會更深入!标愓浒舱f,為了讓學生能習慣,這一次準備了一個稍好的房間。 ![]() 陳珍安珍藏的雅鈴。 騰出時間傳承工藝 基場村平寨的支書說,水族有個傳統,水家姑娘出生便能擁有自己的一套銀飾,包括頭飾、耳環、雅鈴、圍裙上的銀飾等,婚禮那天的銀飾更多,多達十余件純銀配件。 據悉,平寨世代制作銀飾,家家都能聽到敲打銀飾的“叮當”聲,周邊縣市村民會自行前來購買,成為當地聞名的“銀器村”。 在平寨有兩個著名人物,除了陳珍安,還有一位水族工匠陳貴敏,隨著水族銀飾制作技藝被列為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兩人同時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目前,陳珍安有一個專門的工作間,幾個月前他完工的一套作品剛剛賣了十幾萬。 據悉,陳珍安去年僅僅定制銀飾品就收入30多萬元。 現在,他更多的時間用于教學,教兒子兒媳學習手藝!安幌矚g也得學!标愓浒舱f,非物質文化傳承很難,所以他下死規定,要求子孫必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