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面看毛澤東故居。(中評社 陳承攝)
![]()
從毛澤東故居向遠方眺望。(中評社 陳承攝) 【大公中原新聞網訊】1925年,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下一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來彰顯自己的豪情壯志,彼時的他32歲,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而在這豪情壯志的背后,亦有他對離開家鄉韶山那一片茂林修竹中所度過時光的念念不忘。 20日上午,“兩岸作家湖湘文化行”參訪團造訪了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鄉韶山村土地沖上屋場的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故居坐南朝北,系土木結構的“凹”字型建筑,東邊是毛澤東家,西邊是鄰居,中間堂屋兩家共用,正門上的“毛澤東同志故居”幾個字由鄧小平在1983年6月27日題寫。毛澤東故居總建筑面積472.92平方米,屋內展有毛澤東父母、兄弟以及他自己的臥室和書房。毛澤東曾在這里召開過各種小型會議,并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 毛澤東故居背靠山,隔著綠樹花草,正對一個水塘,可謂“依山傍水”,故居周邊茂林修竹、花草旺盛、環境優美,故居內游人如織,人們抓緊分秒瞻仰這位偉人的過往住所,同行的兩岸作家亦不忘在故居內抓緊機會拍照留念。 記者在毛澤東故居外遇到4位專程從外地結伴而來的游客,平均年齡已過60歲的他們來到毛澤東的故居拜訪,因為毛主席在他們的青春時代留下了深刻烙印,毛主席的很多詩詞他們至今都會背誦,來到這里,也算是一種回味和追憶。 “兩岸作家湖湘文化行”采風創作活動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中國評論通訊社、湖南省作協等單位聯合舉辦,于4月19日正式展開,預計4月28日結束,前后10天。采風團以長沙作為第一站,一路將走訪橘子洲、岳麓書院、毛主席故居、曾國藩故居、衡山、芷江、鳳凰古城等32個景點。 全程參與湖湘文化行的采風人員,臺灣方面包括:臺灣“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詩人綠蒂,臺灣著名作家陳祖彥,臺灣著名作家林少雯,臺灣“中國文藝協會”理事、作家龍影,臺灣明道大學教授、作家蕭蕭,中華文藝學會副會長、作家楊寶華,臺灣“中國文藝協會”秘書孫曉珍。 大陸方面包括:華藝出版社社長石永奇、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中國白石畫院院長趙岳、廣州藝博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程曉東、湖湘文化協會理事、中國作協會員方雪梅、長沙作協副主席奉榮梅、華藝出版社特約編委楊勝云。 中評社記者林艷、陳承團進行深度采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