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真長篇小說《活著之上》封面。)
(閻真在上海書展為讀者簽售。) 8月23日下午,作家閻真現身上海書展,在湖南文藝出版社的展臺簽售《活著之上》。這是繼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之后,閻真首次公開露面并談到茅獎落敗。在書展上,這部探析知識分子現世困境的經典之作引發了讀者熱捧。 閻真首談與茅獎“擦肩” 在一舉斬獲路遙文學獎唯一獲獎作品以后,《活著之上》能否沖刺茅盾文學獎,曾引發了無數猜想和討論。在8月16日公布的評選結果中,《活著之上》以一名之差與茅盾文學獎擦肩而過。 《活著之上》是閻真繼《滄浪之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自2014年底首發至今,發行已達10萬余冊,先后進入開卷暢銷書榜、當當網、卓越網等暢銷書排行榜,并成為中國圖書評論協會2015年1月的“中國好書”。 在8月23日下午舉行的湖南文藝出版社簽售活動上,閻真首談與茅盾文學獎失之交臂。他表示,茅盾文學獎是一個作者終生向往的目標,這次沒能評上還是有些遺憾,但也表示自己并不太在意這一結果。 “我相信,一部作品的命運,最終不是取決于是否獲得了某種獎項,而是取決于它在時間當中,是不是能長久的感動讀者,啟示讀者!遍愓嬲f。 從《活著之上》談大學危機 《活著之上》簽售現場,閻真,華東師范中文系教授文貴良,湖南文藝出版社編審、主持人鄧映如以“大學的危機—從《活著之上》談起”展開對談。 文貴良認為,《活著之上》的主人公聶志遠,一方面有人文精神的擔當,另外一方面現實生活又逼著他賺錢、賺錢、賺錢,這樣一種知識分子的糾結,恰好反映了當下時代大學不少知識分子的真實境況。 閻真表示,小說取材全部來源于現實,現代高校確實面臨行政化、學術作假等等問題,生存是一種絕對命令,良知也是絕對命令,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究竟該如何抉擇?這是他在《活著之上》里面試著探討的問題。 “我能理解求生存的人,不對他們道德審判,但我更欣賞堅守的人!蔽馁F良表示。 “我們的生存固然是有合理性,但他并不能覆蓋我們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全部,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遍愓嬲f。 在《活著之上》寫作中,閻真直面高,F實和生活潛規則,直面高校及教育領域的種種弊病,以冷靜的筆觸直面高校的生存現實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堅守與失守。 因為真實地描述了知識分子的處境,《活著之上》一經發表,就在學術界丟下了“重磅炸彈”,被文學評論家稱為“活著的天問”和現代版《儒林外史》。其真實感也引發了讀者強烈共鳴:在這個世俗世界,怎樣才能在“活著之上”,超出活著的本身意義?怎樣才能做到在生存的困境中堅守良知和使命?作者一直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在探索“活著的價值”,以曹雪芹等人類歷史星空的偉大靈魂為“人生標桿”,傳承了前人的優秀傳統文化,自覺堅守了人文知識分子的理想,彰顯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擔當之美。 在上海書展上,這部探析知識分子現世困境的作品引發了讀者熱捧,簽售場面十分火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