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妹》與《邊城》的文化特質賞析 大型實景劇《坐妹》之于三江,有如《邊城》之于鳳凰。兩劇以少數民族風情為內核,利用特效、特技等舞臺因素和聲、光、電、水等舞臺效果,向游人展示出一幅精美絕倫、激情四射的夢幻世界!蹲谩、《邊城》取材于曾堪稱為廣西、湖南之“盲腸”的邊緣之地,表現手法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筆者有幸與中國地市報研究會第七屆理事大會的代表們身臨三江,一睹行歌坐妹風采。 看罷《坐妹》,猶如在《邊城》邂逅了一只美麗的鳳凰。是在《邊城》等《坐妹》?還是坐妹行走到了邊城? 身臨其境方能感受到巧奪天工的建筑藝術!蹲谩肥侵袊撞慷弊屣L情大型實景演出,演出場館———侗鄉鳥巢,造型呈圓桶型,設計精巧,基礎平臺為鋼筋水泥結構,主建筑為大型木結構建筑物。場館內眾多根柱子和橫梁縱橫交錯卻井然有序,木構技藝巧奪天工,建筑風格古樸神秘,全部由侗族民間工匠制作而成。場館四周青瓦屋檐的牛角上站有千只鳥的模型,像百鳥歸巢的形態,被美譽為“侗鄉鳥巢”。2010年,侗鄉鳥巢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基尼斯之最!哆叧恰费莩鰣龅貫榇髿獍蹴绲纳謱嵕皠,觀眾席呈半圓形。運用苗家的蠟染布,結合土家族西蘭卡普圖案元素,并將之放射懸垂,給人以強烈的視覺碰撞。在景觀營造時,把小說《邊城》中的山巒、流水、渡船等風景做了審美化的呈現。劇場建筑外觀以飛檐翹角的單體建筑設計為理念,既有湘西苗族文化特色,又體現了鳳凰的人文精神。 縱飛思緒方能體味到匠心獨具的舞臺設計!蹲谩氛麄舞臺呈侗族銀項圈型設計,演員可以在舞臺前方的水域相互之間戲水、劃船。演出時,舞臺上呈現出威嚴莊重的侗鄉鼓樓和風雨橋、神秘多彩的吊腳樓、波光粼粼的彎月河、原始古樸的水車、碾房和侗寨風貌等景致,在五彩燈光的照耀和全國最大的巨型LED梯式視頻的映襯下,變幻莫測,神秘隱約!哆叧恰穭龊甏,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舞臺前區的一片水域再現了一個真實的“拉拉渡”。舞臺中區的核心表演區可不斷組合布景,在活動條塊式LED視頻的映襯下,時而見吊腳樓群,時而見油菜花開,時而見水邊作坊等。根據劇情的變化,苗家吊腳樓可自然推拉移位。舞臺后則是自然森林,有亭臺、廊道、水車、碾房等。整個舞臺如水墨丹青,似夢幻降臨,給游客以一種人在畫中走,景在光里飄的感覺。 走動心情方能觸摸到大膽追愛的純摯意境!哆叧恰、《坐妹》以少數民族“談情說愛”為主線,全方位展示不同的地域文化。 《坐妹》是侗族青年男女之間交際、戀愛、婚俗活動的一種展示,它沒有特指的對象。侗族小伙子與姑娘為尋情求愛,在交際中以歌傳情,故稱為“行歌坐妹”或“行歌坐夜”。小伙子們不怕夜深路遠劃著竹排或提著油燈去尋找姑娘們,姑娘們也不怕夜深久候繡花織布等著小伙子們的到來。年輕小伙與姑娘的交往既毫邁、奔放,又直接、深遂,這可以從“有巖坐巖,有凳坐凳,無巖無凳,坐到妹的霸腿來”的歌詞中領悟到纏綿的意境?v觀《坐妹》,它將侗族地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元素,如農耕文化、耶歌文化、服飾文化、笙舞文化、婚俗文化等,能穿越時空卻韻味不減濃縮在一夜之間的一更“走姑娘”、二更“鬧姑娘”、三更“坐妹”、四更“破曉之喜”上。通場演出,男唱女應,歌聲不斷,有如天籟之音;流水潺潺間纏綿悱惻,浮光掠影中夢幻移景。在此,你可走動心情,親身感受到姑娘小伙子們在如癡如醉的歌聲中結成情花愛果的喜悅,又能體味到姑娘出嫁前母女間難分難舍的傾情訴說。在演出結束前的互動環節里,你可搖變成一個地道的侗家小伙,是坐妹給你一個不眠之夜。 《邊城》是根據現代文學巨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改編而來的,通過特定的人物活動來展示湘西的風土人情。以沈從文的家鄉鳳凰為題材,圍繞“翠翠”為主線,結合湘西民俗特色打造而成。全劇在形式與內容上盡可能地忠實于原著的藝術風格,又大膽突破原著約束,給古老邊城的民風民俗賦予文學性色彩。通過獨白、對話、民歌對唱、伴唱、舞蹈、幕間詞、解說詞等表現手法,真實再現了原著中爺爺和翠翠用拉拉渡船渡人過河的場景;還原與再現了原著中沒有正面展開的翠翠父母的愛情故事;對天保、儺送兩兄弟生死相依又共愛翠翠的藝術表達作了合理的集中,既體現了翠翠對儺送愛情的忠誠與企盼,又注定了翠翠纏綿凄美的愛情悲劇,F在,河邊佇立的“翠翠”,依然在湘西美輪美奐的風土人情里“等”待她心中的那個“他”歸來。這是《邊城》“等一城煙雨只為你,渡一世情緣只和你”的強力宣染所在。 但凡任何一部演劇的出爐,都會遭遇觀眾或褒或貶的不同品評,或一視而過,或比較思遂。不同地區的演藝市場本身就不存在相互間的客源爭奪,如何“留住游客”成為提質文化旅游產業的核心要義,這也是《坐妹》、《邊城》實景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對于旅游景區而言,通過打造一部傳統模式的劇場演出或創新模式的實景演出來聚集人氣,積累財氣,增加底氣,擴大名氣,是經營者乃至當地執政者所處心積慮的追求,其做法無可厚非!蹲谩、《邊城》注重在視覺奇觀上做文章,硬投入均過億元,顯示了當地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上的大手筆,也是文化旅游市場趨于成熟、走向高端的標志。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相似的地域和民族因素,鑄就三江與鳳凰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上殊途同歸。三江縣地處湘、黔、桂三。▍^)交界,是“廣西優秀旅游縣”和國家4A級景區,有“世界風雨橋之鄉、世界鼓樓之鄉”的美譽,僅侗族人口就占總人口的57%。鳳凰縣西同貴州省接壤,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游強縣、國家4A級景區,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苗族、土家族人口占總人口75%以上。而鳳凰曾經太多的城事、戰事、人物和文化之事,鳳凰古城公司圍繞旅游先后舉辦尋找翠翠、偶遇鳳凰、百萬巨獎攝《邊城》等活動,大力宣傳造勢,有一定影響卻也引來眾議。在《鳳凰區域性防御體系》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的境遇下,倘若鳳凰再理性思維一點,加大旅游行業的“糾風治亂”力度,就不怕闖不出新路來。倘若三江能打破地域思維,起初就與臨近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綏寧縣的侗族村寨“聯姻申遺”,擴大“天下侗寨”的品牌效應,那坐妹豈不更靚?那弦歌更是不輟。 對于旅游景區消費性、快餐式的演出而言,《坐妹》、《邊城》既有形式上的表現,又有內容上的展示,都是當地文化特質的一種藝術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