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導讀 說起國民經濟領域的熱詞,“強省會”必在其中。根據公開報道梳理,近幾年,東中西部至少12個省區“官宣”實施“強省會”戰略。 去年,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強省會”戰略,標志著長沙正式投身這個眾多“實力選手”競逐的賽道,吹響打造“強省會”的號角。 (4月19日上午,省委實施“強省會”戰略暨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推進會在長沙召開。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俊 攝) 4月19日上午,省委實施“強省會”戰略暨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推進會在長沙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等省領導悉數出席。 以最高規格推進“強省會”,釋放出的,無疑是強大的決心和信心。會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殿勛解讀了《關于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長沙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了長沙市和長株潭都市圈發展的目標任務。 “強省會”,其他市州咋辦?長沙已經很強,怎么更進一步?“強省會”對湖南意味著什么?相信大家關于這個戰略會產生這樣那樣的關切,湘伴君也跟幾位專業人士聊了聊,這就跟大家掰扯掰扯—— 競逐 改革開放40多年,涌現出一大批經濟發達的城市,其中,省會占絕大多數。 集中了地區的政策、資金、人才、項目等諸多資源,省會富了、發展了,這既是“先富帶動后富”的成果,也讓省會成為中西部地區帶動區域發展的“先富”者。 省會富了,但強了嗎? 經濟首位度這個指標,也就是省會城市的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或能說明問題。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首位度超過30%是“強省會”的標志。來看這張圖表—— 可以發現,經濟首位度在30%以上的省會有10個。而前十之中,“萬億GDP俱樂部”成員只有成都(1.9萬億)、西安(1.06萬億)、武漢(1.7萬億),GDP在5千億以上的,只有長春、哈爾濱。 專家認為,一個強有力的省會,有利于各省在激烈的區域競賽中,贏得更多的資源、政策與人才,其“名片效應”對于向外吸引項目、人才、資金亦有重要作用。比如,“一枝獨秀”的四川近幾年獲得了更多國家大戰略、大產業布局,成都頻刷“存在感”。 形象地說,省會城市作為帶頭大哥得有帶頭大哥的樣子,自己得有錢、有地、有人,還得帶著兄弟們發家致富。對外你得代表省內的兄弟們與其它省的帶頭大哥比一比、拼一拼,有能力向國家爭取政策、爭取項目、爭取資金。 觀察人士分析,四川、湖北等省份雖然沒有明確喊出“強省會”的口號,卻早已在戰略、政策層面推動著優勢資源向省會集中,在“強省會”的賽道上跑出了成效,為全省發展鍛造了強有力的核心引擎。 可見,全國這么多省區不約而同競逐“強省會”這個賽道,并不是“趕時髦”,而是基于新形勢新格局作出的重要戰略考量。而在更大的全球格局中,這些“強省會”將共同構成中國面向全球競爭強大的“滿天星”。 (3月28日晚,夜幕降臨,華燈齊放,林立高樓的各種燈光與各式景觀交相輝映,流光溢彩的長沙城區盡顯繁華。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正如張慶偉書記在推進會上強調的——省會強是基本要求,省會強才能全省強。長沙要堅定不移實施“強省會”戰略,在推進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探新路、作表率。 可見,在這場千帆競發的角逐中,湖南等不得、慢不得。 優勢 再看長沙,在經濟首位度表上以28.81%的成績排名11,往上跳1.2個點就“進圈”了。 同樣,長沙作為“萬億GDP俱樂部”成員,去年以1.3萬億的GDP位居省會經濟總量排行榜第6,這些都是穩穩的基礎優勢。 產業、科教、人才、低房價、優良的營商環境(全國第9,中部第1)……長沙打造“強省會”的特色優勢湘伴君就不一一羅列了。 而最最重要的優勢,也已經從推進會的名稱上體現了出來——“強省會”戰略暨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推進會。 要知道,“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可是寫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妥妥的“國”字號工程,無疑將賦予長沙、株洲、湘潭強勁的政策動能。 去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就提出“支持武漢、長株潭、鄭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今年1月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把長株潭都市圈列為現代化都市圈培育工程;同樣是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成為中部首個、全國第4個獲批的都市圈發展規劃……這些都是國家層面的強力支持指導,也是此次推進會要落實的重要任務。 把“強省會”和長株潭都市圈建設系統聯動推進,也就意味著湖南將緊扣國家戰略,立足歷屆省委、省政府一以貫之推進長株潭一體化打下的堅實基礎,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強省會”路子。 (2月9日,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紅橋站,工人對軌道進行安全檢查。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實施‘強省會’戰略、建設長株潭都市圈是一個整體聯動的系統工程!張慶偉書記在推進會上為這條新路子作了注腳:要瞄準同城方向、用好協同方法、緊扣共享目的,全力推進長株潭都市圏建設,不斷提升競爭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聊到這,很多關心湖南發展的粉絲們可能要發問了,兩件大事齊頭并進,長沙的對株洲、湘潭乃至全省的虹吸效應會不會大于輻射帶動?會不會“大樹底下難長草”? 來看一組數據,去年,湖南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為負,但長沙常住人口卻增加了近20萬。再說項目“外溢”,總部在長沙的藍思科技在株洲、湘潭都布局了生產基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在全省各個市州都設有生產研發機構…… 湘江新區更是一個縮影。平臺從虹吸到輻射效應顯現,湘陰和湘潭九華兩大新片區納入湘江新區規劃,長沙岳陽兩市密集對接,協同氛圍濃厚。 長沙雨花經開區和韶山高新區,形成“總部在雨花、配套在韶山”的開發模式,雙向奔赴、優勢互補。 …… 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童中賢認為,做強長沙大樞紐、大市場、大平臺,長株潭都市圈是支撐;中心極核做大,承載力強了,高校畢業生等人才就不會“蛙跳式溢出”到沿海;省會優勢產業重點突破,可以帶來產業鏈配套,產生“溢出效應”,釋放新動力,形成都市圈整體競爭力。 方向 那么,接下來怎么干? 推進會對《關于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長沙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了解讀,立下目標任務,“一張圖”謀劃頂層設計。 《意見》明確了實施“強省會”戰略總的指導思想和階段性目標,比如先立個“小目標”:2026年,GDP達2萬億元左右,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人,城市經濟首位度超過3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萬元。 《意見》提出了制造強市、創新引領、數字賦能、開放融通、交通樞紐、能源提升、綠色低碳、精美城鄉、文旅名城、全齡友好等十大重點工程,明確了重點打造湘江新區、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長株潭都市圈、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產業園區等六大平臺支撐。 (4月14日晚,長沙市解放西路與黃興路交叉路口,市民、車輛有序穿行。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童迪 攝)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兑庖姟愤從賦權、平臺、金融、人才、用地、財稅等六大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包括長沙高質量發展所需的省級審批權限應放盡放、建立科創項目路演中心、放寬人才落戶限制等,條條干貨,給足真金白銀。 張慶偉書記在推進會上提出了注重強化規劃引領、大力推進制造強市、全面激發創斷活力、持續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建好重點區域、積極促進共同富裕等具體要求。 現場聆聽了講話,湘伴君給大家劃劃重點—— 注重規劃,首先要突出地域特色。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一曲《瀏陽河》享譽中外,長沙要規劃好湘江兩岸建設、做好瀏陽河這篇文章。規劃引領,還要彰顯規劃權威!皬娛辈⒉灰馕吨乱惠喌某鞘袛U張,而是要構建嚴格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注重集約節約,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特別是要落實國家嚴控撤縣建市設區的要求,保持長沙行政區劃穩定。 制造強市,那就是要為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作出更大貢獻,做好產業集群、“大智移云”、產業園區等大文章,加快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創新上,要真正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動力,特別是重視發揮長株潭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大、湘潭大學等高校密集的優勢,聚焦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聚才引才,同時讓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更好地發揮出來。 要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把開放作為提升競爭實力的“動力源”,深耕東盟、非洲市場,推進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取得更多實質性開放成果。 要著力建好湘江新區、自貿試驗區、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重點區域,統籌用好各類發展平臺,著力打造新增長點和增長極,把這些金字招牌“擦亮”、“舉高”,特別要防止園區的房地產化。 促進共同富裕,那就得辦好民生實事,做優生態環境,推動鄉村振興,加快推進群體共富、城鄉共富、物質精神共富,把長沙打造成為共同富裕先行區。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省委高位推動“強省會”戰略和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接下來就是要以“闖創干”的勁頭,一起努力奮斗! (4月19日下午,長沙市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縣區塊舉行。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慧 攝) 湘伴君了解到,會議結束后,長沙市第一時間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縣區塊舉行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約活動,其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項目總投資52億元,規劃年產能30萬車付,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年產值有望達到90億元,同時可提供就業崗位8000個。 走出會場,直奔戰場!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跑、一關接著一關闖,從“強省會”到“強全省”,就是湖南從高點邁向高峰的關鍵信號! 文|周帙恒 孟姣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