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名散葬烈士遺骸集中遷葬儀式。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宗昊 通訊員 肖騰 陳建中 益陽報道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對英烈的祭奠,寄托著百年來的苦難輝煌,激蕩著億萬人民的家國情懷。 又到一年清明時。湖南益陽,正以實際行動,向那些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英勇犧牲的先烈致以最高的敬意。讓長眠異地的英魂歸葬故鄉,讓烈士的后代找到親人,讓英雄的故事萬人傳頌……銀城大地,一股緬懷英雄、撫慰烈士的熱潮,正隨著滾滾資江水不斷涌動。 推動慰烈工程,千秋浩氣動山河 “英烈者,國之干,捐軀獻身,浩氣長留寰宇;舍生取義,英靈含笑蒼穹! …… “能夠遷葬到烈士陵園里,相信父親也會感到欣慰!币骊柤沂苛螤钌呐畠航榻B,原本自己花費數萬元整修了父親的墳墓,但政府工作人員找到她時,她還是很快同意了遷葬,“我相信,黨和國家會照顧好他! 并非每位烈士的遷葬都如此順利。由于時間流逝、后人搬遷等原因,散葬烈士墳墓往往損毀嚴重,墓碑字跡模糊不清。 為了確認一名烈士的遺骸,工作人員往往要奔波于烈士家中、烈士犧牲地的紀念館、烈士戰友家中和部隊相關軍史館等多處地方,花費數月心血。 據統計,2021年以來,益陽安化、桃江、赫山等區縣共為133名散葬烈士舉行了集中安葬儀式。截至目前,益陽已有275座散葬烈士墓被集體遷葬入烈士陵園,暫未遷葬的烈士墓,161座被修葺一新,6座就地保護。 襄助烈屬尋親,不使英名落黃塵 此次集中遷葬的64名烈士,絕大多數原本散葬于益陽本地,但有一位烈士卻是遷自六百多公里外的廣西柳州。 據資料記載,陳樂明烈士,籍貫湖南省安化縣平口鎮。1964年參軍入伍,1966年2月23日,在反革命分子行兇時中彈光榮犧牲,1966年3月5日被解放軍總政治部評定為革命烈士。 “父親參軍時我只有6歲,算起來與他分別有50多年了!标悩访髁沂康呐畠,63歲的陳碧秋老人回憶說,父親犧牲時自己還小,長輩去世后,她就只知道父親安葬在柳州,卻不知道具體在哪里。 2021年,了解到陳碧秋提供的情況后,安化縣人武部及退役軍人事務局立即聯系柳州相關部門,并趕赴柳州尋找線索。 由于時間過得太久,陳樂明烈士生前所在部隊也已移防,眾人只能像大海撈針般尋找蛛絲馬跡。最后從當地老人口中得知,烈士應該是安葬在柳州太陽村鎮新迂村,工作人員又拿著鐮刀,在村中竹林里小心翼翼地找,從一片雜草叢里找到了陳樂明烈士的墳墓。 遷葬陳樂明烈士遺骨回鄉。(資料圖) 2021年11月28日,在安化縣地平口鎮武裝部副部長陳智勇的陪同下,陳碧秋終于來到柳州,時隔55年,相距600多公里,第一次拜祭了父親的墳墓。經過商議,她決定,將父親的遺骨遷回家鄉,葬入云臺山英雄公園,讓父親在家鄉永遠受到后人敬仰。 “很感謝你們,沒有忘記我的父親!笔峙醺采w國旗的骨灰盒返回益陽時,陳碧秋向在場的人武部及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深深鞠了一躬。 據統計,像陳樂明烈士這樣安葬在他鄉的烈士,益陽共有76名,其中8名已經遷葬回鄉,其余都安葬在廣西各處烈士陵園里,2020年前,每年市縣兩級都會組織烈屬前往祭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益陽市主動聯系邊境陵園,為異地安葬烈士家屬提供代為祭掃服務。 打造英烈文化,春風化雨潤無聲 4月的銀城大地春色宜人,清明節前,益陽桃江馬跡塘戰史陳列館,前來參觀的軍地群眾,紛紛駐足、鞠躬,祭奠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們。 馬跡塘地處湘中偏北,1949年8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9軍147師3個團與國民黨軍兩個師在這里展開激戰,成功粉碎了國民黨軍從馬跡塘西逃往桂林的圖謀。 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中,原本這場戰役并沒有留下太多的記錄。但在馬跡塘戰史陳列館館長、退役老兵劉炳賢的不懈努力下,益陽當地縣、鎮、村三級聯動,共同挖掘英雄戰史,修繕了烈士塔、烈士墓、戰斗遺址紀念碑園等紀念設施,新建了無名烈士墓,讓三百多名先烈的戰斗故事鮮活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像這樣的英烈紀念場所,在益陽比比皆是:誕生了益陽第一面黨旗的資陽區豐堆侖革命舊址;安葬溫偉斌、趙宇等飛行英烈的桃江烈士陵園……每年清明,市民都會自發前來祭奠。 湖湘大地人杰地靈,從來不乏忠烈良將。共和國一號烈士段德昌、紅軍師長曾士峨、抗戰將領蕭山令……這些出身益陽的先烈,不僅為中國革命事業英勇犧牲,也為故鄉的城市文化,增添了英雄氣息。每年清明節期間,益陽軍分區、各區縣人武部及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都會組織各類公祭掃墓活動儀式,邀請老戰士講述革命先烈的戰斗故事,目的是通過清明掃墓祭奠,使廣大市民和青少年感悟先烈的奉獻精神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凝聚人心,激勵人們勿忘國恥、關愛家園、奮發圖強,肩負起強國富民的歷史使命。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新的“網上祭英烈”在益陽逐漸成為風尚。記者點擊網上頁面看到,烈士名錄、經典戰例等板塊圖文并茂,莊嚴肅穆,點擊烈士名字下面的圖標,烈士生前簡歷、英勇事跡、戰斗歷程等信息便可在子頁面瀏覽。 除此之外,益陽市還將英烈文化進一步滲透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之中。譬如將段德昌、曾士峨故居或者誕生地等列入城市旅游景點,結合本籍烈士精神開辟城市文化精神,發行與本土烈士有關的中小學宣傳教育冊等等。 “每一個烈士的身后都鐫刻著一段感人的紅色歷史,烈士精神和光榮事跡更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币骊柺型艘圮娙耸聞站至沂考o念中心主任黃慶波介紹,益陽在安葬烈士遺骸的同時,還會詳細收集與烈士相關的圖片、錄音、遺物等資料和物品,保證把每名烈士的事跡都盡可能完整地保留下來。 來源:紅網 作者:陳宗昊 肖騰 陳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