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長沙系列報道之五 星耀第五極,網紅爭長紅 “數說”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沙C位?不重要;協同發展,是正道 長江中游城市群,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五增長極。 第五極中,誰才是狂奔的英雄? 長沙,中部明星,湖湘之核,摘星之城,網紅之地。 短短兩年,長沙已快速躍升成新一線城市。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今年上半年,長沙以6365.76億元的GDP總量排位長江中游城市群第二位,僅次于武漢。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城市群在第二產業上,更是具有結構與競爭力優勢,汽車、鋼鐵、裝備制造等產業都傲視群雄。 沖刺全國經濟第五極,長江中游城市群如何協同發展成為關鍵,本報聯手巨量引擎旗下巨量算數再度探尋。對于長沙,從仰望到并肩,與武漢的“C位之爭”,似乎已有答案。 ■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卜嵐 月亮之下 不夜之城,人間煙火: 線上繁榮超越京廣 夜幕降臨,百鳥歸巢,對于長沙,則是另一個起點。這座城市,照耀她的月光里,藏著另一種浪漫:熱情、美食、美酒與音樂。 人聲鼎沸的解放西、香氣四溢的東瓜山……目前,長沙城區已有多個“夜間經濟”黃金地段。在長沙最有標識度的夜經濟場景“五一商圈”,就交錯著20余條商業街、2萬多個商業網點。 湘菜、小龍蝦、火鍋、臭豆腐、米粉……長沙的夜晚,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抖音平臺上美食位于長沙視頻類型首位。其中,湘菜類的相關視頻發布量達到了190萬,播放量為120多億。 從上海到長沙來旅游的小周,就有一個自己的“小本本”,上面滿滿記錄著準備打卡的長沙美食。 近年來,長沙孕育了不少全國現象級的網紅品牌:茶顏悅色、超級文和友、墨茉點心局等等“長沙制造”。這些新式城市元素,正在以新的力量推動著長沙的發展。 在她的打卡計劃里,除了各類美食,還有不少景點:“想坐上小火車游覽橘子洲頭,想到世界之窗去看巨型摩天輪,如果時間容許,還想去銅官窯看一看打鐵花!” 巨量引擎數據顯示,2020年,在長沙景點類繁榮度中,五一廣場、長沙世界之窗、橘子洲景區、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太平老街、新華聯銅官窯古鎮、岳麓山風景名勝區等景區的熱度均排進前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巨量引擎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長沙的美好城市指數得分力壓武漢,超越北京廣州,榮登全國第六名,成為線上繁榮超一線城市,武漢則列居全國第13名。相比同城市群內三大中心城市的兩大龍頭,南昌的城市繁榮度得分則稍稍遜色。這進一步映射出三大中心城市融合的必要性,以龍頭城市帶動周邊城市,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線上線下孿生高度繁榮。 太陽之下 實力長沙,狂奔之城:人才引力中部第一 太陽升起,理想出發,長沙亮出沸騰激越的心。 11月16日,在長沙梨,三一智聯重卡項目1號廠房內,機器正在井然有序地運行。該項目總投資220億元,總體規劃用地達5000畝。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卡董事長梁林河介紹,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1500億元,輻射產值突破6000億元,將為湖南先進制造業延鏈、強鏈、補鏈作出重大貢獻。 縱觀全球工程機械行業,長沙實力強勁。她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智的發展歷程,也成為全球唯一擁有4家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的城市。 事實上,匯集了湖南核心資源的長株潭城市群,從省會長沙,到株洲、湘潭,我國工業之脈搏正強勁跳動。 2020年7月,全球最大功率“神24”運動飛機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以單機功率28800千瓦、單機牽引力2280千牛再次刷新軌道交通裝備的世界紀錄。即便是在莫斯科、歐洲和東南亞等國際城市的軌道線上也能見到湖南制造的身影。 而長株潭城市群的緊密相連、相互推動,又恰恰是長江中游城市群近年來協同共進的縮影。 作為中部城市群的老大哥,武漢工業基礎雄厚,涵蓋35個工業大類,是當前華中地區最大的制造業城市。而南昌,則成為主要發展電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第二產業結構與競爭優勢凸顯,支撐了城市群整體的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武漢以8251.5億元占據長江中游城市群榜首,并位居GDP全國十強第9位;長沙以6365.76億元排名城市群內第二,全國第15位;南昌則以3155.75億元成績緊隨其后。 筑巢引鳳,遍地英雄。城市群的融合,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來此安居。智聯招聘此前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2021》顯示,長沙、武漢與南昌均入選“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榜單,分別位列全國第10位、第11位與第38位。最令人矚目的是長沙大幅提升8位,首次超越武漢。 星耀之光 長沙武漢,雙星閃耀:協作共贏無需爭鋒 復興時刻,召喚英雄。偉大年代,群雄崛起。 長江中游城市群,必然是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支點之一,而誰是其中翹楚,其實不必相爭,只需共進。 兩千年古城長沙,并非突然變身網紅。屈原賈誼頂天地民心吐一江之嘆,李白杜甫飲湖湘之酒寫遍地詩篇。而今,醫療、教育、文化資源齊頭并進,十三年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名不虛傳。被稱為“一個讓炒房客有去無回的城市”,長沙的房價調控更是全國榜樣。 長沙中游城市群,中國經濟第五極。湘鄂贛坐鎮中部,一江相連?梢钥吹,從過去的仰望,到現在的踩準節奏快速發展,長沙正不斷嘗試拉近與“群中老大哥”武漢的距離。 早在2015年,我國就出臺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乘城市群之熱浪,武漢與長沙在區域內持續領先,為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打下基礎。在雙中心的發展中,誰是C位?答案似乎變得并不那么重要,如何實現協作共贏,才是發展的關鍵。 2019年,長江中游城市群31個城市共實現地區經濟生產總值約9.38萬億元,平均經濟增速比長江經濟帶高0.6個百分點,而武漢與長沙以持續領先的GDP在區域經濟中有著極大貢獻。 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認為,作為我國最早批復的城市群和區位最核心的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城市群的發展重在協同,出路也在協同。在未來,長江中游城市群只有以武漢、長沙、南昌等為重點,加強經濟協作與產業互補,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為支撐,重點推進金融、旅游、文化創意的深度合作,打造世界級規模的先進制造業帶,才能成為全國重要的增長極。 記者手記 C位非終極目標,長紅是長沙抱負 水路相連,高鐵相通,守望相助,長江中游城市群正走入高光時刻。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加快武漢、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 經濟發展的速度、優勢產業的高度、創新創業的熱度、長株潭三城的親密度、低房價的生活舒適度、資本的青睞度,加上湖湘性格的包容度——這七種風“度”,成為長沙的“七種武器”,令她具備了站上C位的爆發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在城市群發展中,誰是C位,其實并非關鍵,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也并非“終極目標”。抓住“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發展機遇,對標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世界頂級城市群或都市圈,實現長紅,實現高質量的區域一體化,這或許才是長沙的抱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