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代表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強盛中堅力量的首相伊藤博文辭職后訪問中國,當李鴻章與其見面時向其討教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伊藤博文給出的答案是:“可以去看《海國圖志》!” 自1851年至1892年間,日本朝野掀起了持續40年的“魏源熱”。 一句不經意的答復,解開了中日兩國文化同源,而在近代兩國則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第一次鴉片戰爭給古老而封閉的中國帶來的不只是陣痛和屈辱,更多的是追悔和反思。隔海相望的日本同樣在密切關注著中國所遭受的一切,文化同源,國體相當,朝野分裂,精英思變。機遇同等,時代同處,而道路迥異。 幕末時代,是日本從封閉的幕府時代走向明治開放時代的特別時期,在這個時期西方思想和科學技術傳入日本,朝野引起了自幕府集團統治以來維新派和保守派的激烈爭斗,日本是繼續閉關自守還是開國維新?兩種命運、兩種勢力在島國上下進行了殊死的較量。此時的日本刀客肆掠,浪人橫行,整個日本朝野充滿了躁動和危機。 1851年某個冬天,日本海關對一艘中國商船進行例行檢查,在商人的行李箱中搜出來三本《海國圖志》,這種由海外走私過來的出版物當即遭到了查封,然而正是這次意外地克扣促成了《海國圖志》在日本的流傳。被港口官役查禁的三冊書,分別被“御文庫御用”、“學問所御用”及幕府老中牧野忠雄取去。1852年中國商船子二號又帶入一部,由于仍屬違禁書籍之故,為長崎會所負責保管并逐一審閱甄別。因為審查和鑒別的緣故,幕府統治集團思想傾向開國的有識之士立即被此書提出的“師夷之技以制夷”的思想所震驚,進而此書在日本高層和知識界開始流傳。沒多久,日本的貴族圈就開始流行看這本從大清傳過來叫《海國圖志》的中國“奇書”。在死水一潭的幕末時期,《海國圖志》的傳播如投入一潭死水中的巨石,一石激起千層浪。
《海國圖志》是晚清思想啟蒙家、文學家,晚清良臣湖南邵陽金潭人魏源所撰寫的近代中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專著。 1841年夏天,因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而幡然醒悟,決心辭官問學探尋能啟蒙國人思想的新途徑的魏源,應邀專程趕到鎮江面見被降職的同仁林則徐,林則徐與其徹夜長談并且交給他自己歷時數年心血編譯的《四洲志》 和近年來所搜集的相關海外諸國的史料,希望魏源能夠在此基礎之上編寫一部詳盡介紹國外歷史人文和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性專著,以喚醒依然沉浸在混沌中昏睡的國人。 1841年秋,魏源在南京小卷阿住宅開始了《海國圖志》這部歷史性的著作編寫工程。翌年很快就完成了專著的前50卷。在《海國圖志》一書的序中魏源開宗明義:“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边@是作為一位當時親身參加并且指揮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局部戰斗的晚清官員,對于百年來積貧積弱而又狂妄自大的中國朝野的深刻反思。 1847-1848年,魏源又將《海國圖志》增補為60卷本,刊于揚州;到1852年又擴充為百卷本,全書已達500卷之多。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國人自己編寫的有關世界各國情況介紹的巨著!逗鴪D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為基礎外,先后征引了歷代史志14種,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種,另外,還有各種奏折十多件和一些親自了解的材料。應當注意的是,其史料來源還有外國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國人馬禮遜的《外國史略》、葡萄牙人馬吉斯的《地理備考》等20種左右的著作。是一部當時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合作編著、具有跨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綜合性意義的巨著。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書,在中國并不受待見。前后十年,整整一百卷,魏源嘔心瀝血寫出的《海國圖志》,在中國一共卻只印了1000本,當時中國很多的為官之人,并不覺得這本書有何特別之處,反而因為記錄的內容聞所未聞,過于古怪,去讀的人非但不會受到尊敬,反而會被人嘲笑,不去認真讀圣賢書,看些什么歪門邪道的東西。 與林則徐、魏源具有同樣思想并且與魏源頗有交誼的晚清史學家、文學家姚瑩,對于魏源編撰出版《海國圖志》后的遭遇有這樣的評說:“舉世諱言之,魏默深獨能著書詳求其說,已犯諸公之忌!闭劇逗鴪D志》幾乎蔚為士林之禁忌。即使到了民國時期劉師培也認為,“世之飾巧智以逐浮利者,孰不樂從魏、包之后乎”,無疑是一種單純立足經學傳承的評判。 而在島國日本則是另一番景象。作者在書中以屢遭外強欺辱的反思心態和面對海洋開闊的視野,引起了幕府高層傾向改革的開明人士的極大共鳴。隨后,各個階層的日本人開始爭相借閱,《海國圖志》被朝野稱之為天書!竟然很快就出現了《海國圖志》的手抄本!看到如此流行,日本官方索性將《海國圖志》正式翻印,一夜之間,風靡全日本!逗鴪D志》自1851年傳入日本后,價格一共漲了四倍,加印過十次,有十五個版本。 此后,各種版本的《海國圖志》紛紛面世,有《海國圖志夷情備采》、《海國圖志國地總論》、《海國圖志籌海篇譯解》、《翻刻海國圖志英吉利國》、《翻刻海國圖志普魯士國》、《海國圖志佛蘭西總記》、《海國圖志俄羅斯總記》、《美利哥總記和解》等有關《海國圖志》系列的書籍在日本一時洛陽紙貴。尤其出現了加注假名、訓讀符和翻譯簡本,被稱為“和解本”,使《海國圖志》完全日本化了。鑒于此,甚至有人認為在此書流行的二十余年乃日本的“《海國圖志》時代”。 倡導開國維新的幕末志士橫井小楠,在讀了《海國圖志》后得到了啟發,與佐久間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開國論”的思想。他們在吸收歸納《海國圖志》的精髓后指出,日本發展之路必是“東洋道德與西洋技術的結合”之路。 佐久間象山是當時日本幕府江戶末期的思想家和軍事家,他從日本海防軍事戰略思想高度贊嘆魏源的海洋眼光,竟拍案感嘆:嗚呼!我和魏源真可謂海外同志矣!他把這本書連續反復看了幾年,做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并且鄭重推薦給他的弟子和同僚。他后來被日本“維新派”視為師長和楷模。 被稱為明治“開國之父”的吉田松陰,是佐久間的嫡傳弟子,更是明治維新精英木戶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久坂玄瑞等人的導師。也正是他為日本注入了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之魂。他與西鄉隆盛等經常在一起研究《海國圖志》之后,憤慨激昂,攘臂而起:“遂以成明治尊壤維新之大業,則源有以發其機也!”他把《海國圖志》當做教材,詳盡地對弟子們講解和研討,培養了一大群日本明治維新的骨干精英。 明治維新三杰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輩,木戶孝允被稱為日本“維新三杰”,他們無不得《海國圖志》之激勵,讀之而憤悱焉!攘臂而起:“遂以成明治尊攘維新之大業,則源有以發其機也”。 經世學家廣獺旭莊在其評論集《九桂草堂隨筆》中稱贊《海國圖志》:“為有用之書,無可倫比!笨甲C派儒學者安井息軒甚至推崇《海國圖志》“雖圣人復起,其必有所取焉”的不二之作。當時在日本的金澤、福井、出石、田邊、神戶、延岡、武雄、伊勢、度會等地的學館私塾,《海國圖志》同樣被選作為課本進行教學。 詩人梁川星巖曾描述自己讀了《海國圖志》以后的情況:“忽然摩眼起快讀,落手邵陽籌海篇”。 有一個人,才十來歲時,為了能搶先看到這本書,不惜與師兄相約決斗。他就是維新志士坂本龍馬,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維新志士,倒幕維新運動活動家,思想家。為促成薩摩及長州二藩成立軍事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而由其向后藤象二郎所提出的船中八策,即強調政權歸還天皇朝廷,并設想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新的國家政權體制,也成為后來明治政府開展的明治維新運動的重要指導方針。 更有一個年輕人,當年排著長隊買到了這本書,回來路上恰逢大雨,被淋成落湯雞卻死死捂住這本書,這個人叫東鄉平八郎。正是魏源的海洋眼光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他,致使他日后毅然留學英國學習艦船戰術,并投身日本海防,成為日本一代海軍元帥,在日俄戰爭對馬海戰中直接打殘俄國艦隊,被稱為日本“海軍之神”。 福澤諭吉是日本深受魏源思想和行為影響的一位教育家、啟蒙思想家。他早年多次以幕府軍艦采購隨員的身份隨團游歷了歐美諸國,特別考察和分析了德國、英國和美國的社會制度以及他們的教育模式。在睜眼看世界、真實地游歷世界的行動上,讓當時的魏源望塵莫及;貒笏謩e撰寫了《西洋事情初編》,并引進和編印了《韋伯斯大辭典》,后者成為了當時日本學習英語最具影響力的工具書籍。 福澤諭吉晚年致力于辦學育人,由他所創立的慶應義塾大學,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他所倡導的“脫亞入歐”、“開拓外!钡戎螄砟,正是在魏源“睜眼看世界”海洋思維的基礎上日式擴張思想的升級版,為日本近現代的崛起奠定了結實的理論基礎,培養了和影響了一大批振興日本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人才,被稱為日本近代思想啟蒙的導師和教父。同時,也是日本對外軍事侵略行為的始作俑者。 伊藤博文是出身德川幕府末期長洲藩士。受教于改革派下級武士的領導人吉田松陰門下,曾在吉田的指導下研讀《海國圖志》等開國維新的書籍,深受魏源“師夷之技以制夷”和海洋世界觀的影響,一生主張維新圖強,是日本明治維新的中堅力量。在他擔任首相期間主持制定了明治憲法,組織了兩院制議會,使日本融入到了現代國際社會,成為了世界軍事經濟強國。 改革派在全國上下推行的開國維新運動,觸動了原幕府保守勢力的利益,從根本上動搖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圍繞他們周圍的一大批刀客和武士紛紛向維新派伸出了黑手。佐久間象山、吉田松陰、橫井小楠、坂本龍馬、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等名士先后被他們誣陷致死或慘遭暗殺身亡。 然后,自十七世紀初到十八世紀末。日本維新派以頑強的意志,百折不撓和視死如歸的精神,一代接一代將日本的拉入了世界現代化發展的軌道,最后使日本完成了脫亞入歐,成為稱霸亞洲,震撼世界的經濟強國。為此,我們不應該忘記,魏源這位點化了日本國際精神的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