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歷史舞臺上,呈現了大批的湖南籍大佬,如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國荃、江忠源、彭玉麟、劉坤一、郭嵩燾等等,官拜巡撫以上的封疆大吏稱得上車載斗量。 這些大佬的崛起得益于時代洪流和歷史機遇,眾所周知,曾左等人就是靠鎮壓太平天國起家的。然而,當我仔細去翻看一些大佬的平生事跡時,也會發現一些別有意味的細節。 晚清大佬
我們知道,晚清是指1840年到1912年這段歷史時期,1840年以前嘉慶、道光朝就屬于清朝中期,這時候的曾左等大佬還是青壯小伙,并沒有發跡,但湖南也有大佬,那時候的大佬是陶澍(1779年—1839年),他是生于太平時代,全靠讀書考科舉,然后做官,一步一步爬上去,他50歲就官拜兩江總督,這可是封疆大吏了,也許有人說,50歲做到總督也不用那么驚訝吧?好,我們可以拿他和曾國藩對比一下,曾國藩為清廷鎮壓太平天國,半生竭心盡力,戰功無數,但也是到了50歲才得到兩江總督的官銜,一對比就知道,和平時代,沒有戰功去實現跳級或連升,所以陶澍真的很厲害。 順便說一下,何謂戰功是升官捷徑。1856年,曾國荃為了救大哥曾國藩,在湘鄉招了3000人,然后殺向江西吉安府,幸運的是,這一仗打贏了,曾國荃出山之戰告捷,朝廷也出手闊綽,賞同知銜,同知可是正五品,而此前曾國荃只是一個貢生,秀才中的高材生而已,沒有任何官職,如果不是靠戰功,曾國荃還得拼命考上舉人,才有做官的資格,而舉人需要通過挑選才能做一些知縣類的七品芝麻官,然后極少部分人能“奮斗”到五品,大多數人終老也只能在知縣任上。 或者曾國荃考舉人后,咬緊牙關繼續考進士,如果進士排名靠前,當上大官的機會還是有的,但如果進士排名靠后,那也只能去混個知縣了,然后拼命往上擠,但難度大得很。而曾國荃碰上了太平天國起義,靠戰功,就一仗得到正五品官銜。再積攢幾次勝仗便能實現一品、二品大員這樣的夢想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陶澍,在非特殊時期的和平年代要奮斗到封疆大吏,單單憑政績斐然并沒有用,必須會做官,朝中有死黨,會混官場,然后才是政績。陶澍比曾國藩和左宗棠擅長考試,殿試第18名,然后入翰林。在整個嘉慶朝,陶澍奮斗十多年,最高做到了正四品的川東兵備道,他剛正清廉又能干,在朝中名聲很好。 道光帝上位后,陶澍被提拔了,從按察使到布政使,再到巡撫,到兩江總督、太子少保,最后死贈太子太保銜。他當總督時,林則徐還是他轄下的江蘇巡撫。陶澍之所以能得到道光帝的青睞,主要還是因為他“治行優異、政績斐然”。他每主政一方,必有治理良方。如治理安徽: 清理安徽錢糧,杜絕錢糧虧空。救濟災民,建立豐備義倉。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整飭吏治,安定社會秩序。重視文教,倡修《安徽省志》。治理江蘇: 整肅吏治,改造民風,建設封建社會的正常秩序。關心人民生活,救濟災荒。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加強治安,嚴懲訟棍。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措施,不是只唱高調,喊空口號,放到現在,他也算得上是地方省級大員中的佼佼者。 思賢樓-晚清大佬的足跡
除了會治政,還有就是會做官。其實混官場的哲學,也無非是那句名言所喻: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既要在朝野結交盟友,又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政治利益得以延續。尤其是已經到了人生巔峰的人,他們大多已經年邁,已經到頂了,沒法再向上攀爬了,所以保住既有利益且使之延續下去才是重點。而實現這一目的最好的媒介就是通婚聯姻。有的是直接和現成的大佬聯姻,有的是和有潛力的準大佬聯姻。 1819年12月,40歲的陶澍,見到了老鄉兼好友胡達源的兒子胡林翼,此時胡林翼才8歲,異常聰明,陶澍驚為偉器,趕緊讓自家5歲的女兒和他定了娃娃親。說到這里,人們往往只認為是胡林翼的“偉器”范俘獲了陶澍的心,其實不僅于此,因為這一年四月的殿試中,胡林翼的老爹胡達源列一甲第三名,是探花,直接授翰林院編修,這比他陶澍牛多了,前途不可限量。和探花結為親家,陶澍是打了算盤的。 當然,陶澍還是沒看走眼,胡林翼果然不凡,讀書厲害,24歲輕松中進士,只不過這個少年染上了“京城N少”的不良習慣,喜歡狎妓,曾經與一個叫周壽昌的老鄉在某娼家玩樂,突然遭遇坊卒查夜,周壽昌很機靈,躲進廚房,換了身衣服客串廚役,所以沒有被抓住,而胡林翼被抓回去訓誡了,因為不敢吐露身份,所以受了不少侮辱。他被釋放出來后,立刻與周絕交,責怪他臨難相棄,不夠朋友。 不久后,胡林翼來到了岳父陶澍這里,住在了兩江總督署。面對秦淮鶯燕,他壞毛病又犯了,就在岳父的眼皮底下,他和一伙狼友整天浪蕩,尋花問柳。要知道,陶澍是嚴禁僚屬冶游的。這下好了,那些官家子弟都借胡林翼的名頭出去浪蕩,認為陶澍會拿他們沒辦法。但是,陶澍逮著機會,把那些官家子弟一一叫來進行批評教育,唯獨不罵自己的女婿胡林翼。眾人不解,陶澍說:“潤之(胡林翼字)他日為國勤勞,將無暇晷以行樂,今之所為,蓋預償其后之勞也! 意思說,胡林翼以后為國事勤勞,沒時間行樂,現在就讓他玩個夠吧。瞧,這樣的岳父大人,心胸太寬廣了,識人斷事太準了。后來,陶澍死后,胡林翼經歷生活磨礪,確實改掉了狎妓的壞毛病,專心建功立業,從貴州剿匪起步,到湖北對抗太平天國而崛起,勤勞國事,累到吐血而亡,只活了50虛歲。 不過,胡林翼和他岳父一樣,成了清廷的封疆大吏,成湖南籍的大佬,陶澍選他做女婿,選對了!除了女兒,陶澍還有一個兒子陶桄,這也得攀個好親家才是。 1836年,57歲的陶澍回湖南老家省親,途經醴陵時,左宗棠獻上了一副應景對聯: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對聯有點馬屁,但是拍得巧妙,陶澍深感欣慰,立刻接見了左宗棠,此時24歲的左宗棠很落魄,入京參加會試失敗,但他過人的見識、韜略深深地打動了陶澍,立刻聘請他擔任兒子陶桄的老師,于是,左宗棠跟到了南京。 陶澍53歲得子,陶桄才4歲多,而左宗棠的長女左孝瑜3歲多,陶澍深感來日不多,開始布局身后事,就讓陶桄和左孝瑜定了娃娃親。按常規思維,這番投資風險很大,左宗棠考進士都沒什么希望,而是左家幾代也是貧苦家境,但陶澍看中了左宗棠,他賭左宗棠會崛起,這才敢把唯一的兒子托付給左宗棠。 事實證明,陶澍又選對了,左宗棠在四平八穩的和平年代幾乎是無法崛起的,但是時代機遇一來,左宗棠的功業遠超過了陶澍,還超過了胡林翼等一系列大佬,估計也還遠超過了陶澍當初的預想。 參考資料:《清史稿》、《干國良臣陶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