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厚生,原名承桃,字辛桃,1891年6月27日出生在永興縣龍形市鄉龍江萍村。父親是武術師,家中開有經館和武館。他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學習上進,更酷愛武術,15歲時就能跟班出場。父親見他有習武天賦,便將祖傳秘訣傳授給他了。從此,他練就了一身絕好功夫。1919年在五四愛國運動的感召下,他開始尋找革命真理。每到一處舞獅賣藝,他都注意打聽革命軍隊的消息。1926年,他到朱德部隊當兵,不久任軍事教官。是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機智勇敢,沖鋒在前,倍受贊賞。1928年1月,隨朱德、陳毅參加湘南暴動,后轉戰井岡山。同年5月,毛澤東在江西永新舉辦部隊軍官訓練大隊,他任武術教官。 1929年9月,受黨組織的派遣, 龍厚生冒著生命危險回家鄉永興偵察敵情。通過3個月的努力,他不僅摸清了敵情,而且還繪制了一幅靠近井岡山通道上的有關地形、敵碉堡和敵軍兵力分布的示意圖,出色地完成偵察任務,后來被組織安排在中華蘇維埃國家保衛局工作。他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 龍厚生隨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1月,部隊進入云南威信,中共中央為開辟川滇黔蘇區,決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他任游擊縱隊特派員。2月,蔣介石派薛岳部和川滇黔三省軍閥部隊40萬兵力“圍剿”中央紅軍。他奉命率領游擊縱隊,插向敘永、五龍山等地,牽制敵人,配合主力紅軍實施戰略轉移。接著,進入落堡,打敗川軍,先后在長官司、威信一帶建立7個鄉革命委員會、2個游擊大隊、1個赤衛隊,積極配合掩護中央紅軍四渡赤水。7月上旬,縱隊在朱家山與黔北游擊隊會師,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中共川南特委改為中共川滇黔邊區特委,他任特委委員、組織部長,后兼第二支隊政委。 1936年2月6日,他和劉復初主持召開特委擴大會議,改選特委,調整游擊縱隊領導力量,他任縱隊司令員。2月下旬,他率部在滇黔邊區與敵展開游擊戰,使賀龍率領的紅二六軍團順利撤出了畢節,向川南轉移。6月,根據蕭克指示,收編阮俊臣、陶樹清部,縱隊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抗日先遣隊,他任第三支隊隊長。他帶領部隊轉戰川滇和黔西一帶,擴建了云南、貴州、川南3支游擊隊,爭取了部分敵軍起義組成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在國民黨組織三省軍閥聯合“會剿”下,部隊恢復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他任政委。9月,游擊縱隊轉戰威信班竹,打退江安、威信一帶滇軍和民團“進剿”,奪取琪縣縣城,爭取四川陸軍暫編第一師第二旅一個連起義。但是,由于游擊縱隊遭三省敵軍的多次圍追堵截,損失慘重。至11月中旬,部隊只剩下100余人。加上給養斷絕,只有靠吃野菜、包谷、高粱稈充饑,不少戰士相繼病倒。 到1937年1月上旬,部隊進入鎮雄野臘溪遭到滇軍突然襲擊,他帶著突圍出來的10多人,在干溝分散隱蔽。由于惡霸告密,他不幸被捕,當晚便遭殘酷殺害。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年僅46歲的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政委龍厚生同志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了川滇黔邊地區。 [來源:永州政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