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5日,新中國成立不久,在距離天安門千里之外的貴陽,8位革命同志被國民黨特務活埋在八角巖下。這些曾為了革命九死一生的革命志士,卻沒能看到新中國蓬勃發展的新景象。 在這8位烈士之中,就有將8年青春歲月獻給貴州的革命烈士宋至平。 1916年3月20日,宋志平出生在湖南省汨羅縣古培鄉。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從小就樹立了以身報國、振興中華的志向。長大后,他積極參加各種反日游行示威,聲討倭寇罪行。1937年抗戰爆發后,宋志平決心投筆從戎,考入長沙軍械人員訓練所,并于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宋志平隨兵工署第七軍械庫來到貴陽,利用職務便利積極在庫內宣傳共產主義,并與各高校進步同學聯系,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在奉命打入國民黨開陽縣黨部當秘書期間,向中共黨組織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 1943年3月,宋至平奉命返回貴陽,謀得省財政廳會計處科員、預算股長等職,以此為掩護,與周幫立、羅迅青等組成中共黨小組。在此期間,他們廣泛搜集材料,并秘密翻印和散發黨的重要文件和材料,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 由于斗爭形勢的復雜和革命工作的需要,宋志平經常在重慶和貴州兩地輪換工作。1944年,他奉命來到重慶,與梁宜蘇、吳作合等地下黨員組成特別黨小組,任組長。次年5月,打入資源委員會當會計,與梁宜蘇一起,在重慶特務云集的情況下,將白市驛機場駐軍番號、機種數量、人員配備等情報密送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贊揚。 1947年秋,宋志平與革命同志先仲虞到黔東北活動。期間,宋志平化裝成商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時30多天,步行到了德江。他在黔東北活動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有的縣恢復了黨的組織,有的縣建立了黨支部。他還以婁山山脈、梵凈山脈為依托,建立了兩支游擊武裝,他日日夜夜為武裝暴動做準備,繪制地圖,草擬文件,組織力量。1949年,他們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黔東縱隊”,宋志平化名岳軍,他們曾三次籌劃武裝暴動起義,但均未成功。 1949年6月,貴州反動當局在貴陽大肆搜捕地下黨員,宋志平精心安排其他同志安全轉移后,與黃先和、張鳳鳴三人堅持在貴陽工作。同年8月,宋志平被特務逮捕被關入黑牢。在獄中,他對同牢房的曹志武說:“如果你能活著出去,告訴朋友們,莫要擔心和掛念我,我要給家庭爭氣,我要對得起朋友們!1949年10月5日,宋志平英勇就義。 宋志平入黨后的11年,有8年戰斗在貴州,8年中又有4年活動在貴陽。在宋志平生前,由于地下斗爭的需要,他將自己大部分收入都用作活動經費,自己則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而且,由于經常外出活動,行蹤不定,讓妻子對他產生了誤解,導致了家庭的離異。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遭遇下,宋志平也從未動搖過自己的革命信念,并最終用生命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青山有幸埋忠骨。貴陽這座城市的藍天厚土,也永遠銘記著這些英雄!鲑F陽網記者 王丹丹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