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湖南邵東一家國企上班的趙勝祥,看到了貴州發展機遇后正式“下!,跟著岳母在市西路做起了小百貨生意。 彼時的市西路,還只是一個自發形成的市場,老趙和家人在這里擺攤,每天要把百貨從家里挑出來,晚上再收回去。為節省成本,一家幾口就住在幾平方米的房子里,相當艱苦。 老趙說,當時貴陽沒有幾棟高樓,服務大樓是最高的。通訊也不發達,誰要有個“大哥大”,就很不錯了。不過,信息的閉塞成了生意好做的原因,但因人們收入一般,生意體量并不大。 “那時候,貴陽也沒什么小車,做生意多靠肩挑手提。有一個板車幫,專門幫人打貨,后來才有了小四輪等機械化的車代替人力!崩馅w說,2001年,他買了一輛面包車,引來很多人的羨慕。 因為生意,30年來,老趙的足跡遍布貴州各地,也飽嘗了交通不便的苦:2000年時,他從貴陽去安順的一個織布廠拖布,因只有一條機耕道,要先用馬車將布拖出來,去當地一趟至少要花一天的時間,“如今,貴州交通巨變,貴陽還成了西南的交通樞紐,去哪里都很方便快捷! 老趙說,有了門面后,2000年起,他的生意開始慢慢地變好并逐步走向品牌化。為讓一家人告別擁擠的住所,2006年,老趙在市西路買了第一套房子,房價為2000元/平方米,當時在貴陽算貴的。 2007年,老趙在貴陽開了第一家公司——貴州今童貿易有限公司,面向全省批零兼營孕嬰產品。因城市發展的需要,公司后來從市西路搬遷到了西南國際商貿城,一路緊跟貴州發展腳步,生意也越做越大。 目前,老趙公司合作的戰略品牌有四五十家,員工有100多人,其中,大部分人是當年跟著他來到貴州發展的湖南親戚。如今,這些當年來貴陽“尋夢”的湖南人都像趙勝祥一樣在貴陽買房安家,成了“新貴陽人”,個個都過上了小康生活。 |